第60部分(第2/4 頁)
有星如日夜出。�
徙郡國豪傑於茂陵。�
河內郭解在徙中,衛將軍為言解家貧,不應徙。上曰:解布衣,極至使將軍知之,此不貧也。(按:此紀有誤。時衛青未為將軍。《史記》記為解說項者乃王太后。遷徙郡國豪強事在元光元朔年間也。]�
至此,武帝建元新政皆廢,此乃“壬寅”間一次政變也。事變後,武帝易服外出遊獵。不復問國之大政。�
納衛子夫為夫人。�
[《漢書·外戚傳》:建元二年上巳節,武帝拂霸上,過平陽公主。(主乃武帝姊,平陽侯曹壽妻。壽,曹參曾孫也。)主引見所侍美人,皆不悅。�
既飲,謳者進,帝獨悅子夫。帝起更衣,子夫侍尚衣軒中,得幸。還出歡甚,賜平陽公主千金。主因奏子夫入宮。�
漢武帝生平大事年表(10)
導演:胡玫 編劇:江奇濤
連載:漢武大帝 出版社: 作者:導演:胡玫 編劇:江奇濤
子夫上車,主撫其背曰:“行矣!強飯勉之。即貴,願無相忘!”入宮歲餘,以陳後妒,為宮婢,不復見幸。�
後武帝擇宮人不中用者斥出之,子夫得見,涕泣請出。上憐之,復幸。遂有身,尊寵。召見其兄衛長君、弟青侍中。子夫生三女,元朔元年生男據,遂立為皇后。]�
以衛子夫同母弟衛青為“建章監”。(官名,武職。即皇宮侍衛隊長。)旋遷太中大夫、典護軍。�
[建元二年春,青姊子夫得入宮幸上。陳皇后,長公主女,無子,妒。長公主乃使人捕青,青時給事建章宮,未知名。長公主執辦青,欲殺之。其友騎郎公孫敖與壯士往篡取之,以故得不死。]�
[何按:建元新政僅行一年而失敗。當時諸竇氏外戚及諸劉氏宗室貴族暗中向太皇太后提出了更換皇帝的要求。武帝之所以得到保全,主要靠竇氏長公主之迴護。]�
[據《通鑑》記:“帝之為太子,公主有力焉。及即位,妃為皇后。竇太主恃功,求請無厭,上患之。皇后驕妒,擅寵而無子,與醫錢凡九千萬,欲以求子,然卒無之,後寵漸衰。�
母王太后謂帝曰:“汝新即位,大臣未服。先為明堂,太皇太后已怒。今又忤長公主,必重得罪。婦人性易悅耳,宜深慎之。”上乃於長公主、皇后稍加恩禮。�
何按:以王太后之尊而必須面誡武帝,警示其不可忤竇氏而致“獲重罪”。於此言可見當日武帝面臨竇太后之下,所處局面之危迫也。]�
田汀�院羆揖櫻�洳蝗沃埃�醞跆�蠊適艹櫳擰J�允攏�嘈А*�
4月,初置茂陵邑,徙郡國豪強於茂陵。( 徙豪強,沒其田產,以其所佔田非命(名)田也。所以田產得充為公田,後用以賜封軍功得爵者。“命,謂爵命也。命家,謂受爵命一爵為公士以上,令得田公田,優之也。”“一爵曰公士者,步卒之有爵為公士者”。公士乃武帝時二十等爵之第一級,是免徭役成為自由民之條件。)�
[《平準書》:“當此之時,網疏而民富。役財驕溢,或至兼併,豪黨之徒武斷於鄉曲。物盛而衰,固其變也。]�
任司馬談為太史丞,督建茂陵。�
[何按:太史令隸屬太常(司徒)。司馬氏世為史官,善占星風水之術,故以督造陵寢,掌風水也。司馬談《論六家要旨》自述其學術由來雲:“太史公學天官於唐都,受易於揚何,習道論於黃子。”司馬談先世是世家貴族出身,其意識形態亦偏向於道家。]�
[又,太史公亦掌天下財計,則相當於今之審計署長。財長事則丞相兼之。如淳引《漢儀注》:“天下計書,先上太史公,付上丞相。]�
以吾丘壽王為太中大夫,主中秘。�
武帝與大臣複議晁錯案,以為冤案,為之平反。(此乃武帝對諸侯勢力的反擊與摧抑。)�
淮南王劉安獻《鴻烈》書(即《淮南子》)(或說獻書年為建元初年,不足信。)�
[何按:劉安乃武帝之從父。約生於文帝元年(前179),文帝八年封侯。父故淮南厲王劉長。安為長子,為文帝所殺。劉安為人多才藝。文帝十六年繼父號封淮南王。《鴻烈》此書系統纂述黃老派學術。“鴻,大也。烈,明也”。此書乃當時儒道激烈論爭、意識形態與政治鬥爭之產物也。故太史公言:“世之學老子者則絀儒學,儒學亦絀老子。道不同不相為謀,豈謂是耶?”�
淮南王安來朝。安為人好書,招致賓客方術之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