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部分(第2/4 頁)
軍,出上谷。衛尉李廣為驍騎將軍,出雁門。太中大夫公孫敖為騎將軍,出代。太僕公孫賀為輕車將軍,出雲中。]�
衛青兵至龍城,斬首700餘級。餘軍皆失利。�
[馬邑軍後五年之秋,漢使四將軍各萬騎擊胡關市下。將軍衛青出上谷,至龍城,得胡首虜七百人。公孫賀出雲中,無所得。公孫敖出代郡,為胡所敗七千餘人。李廣出雁門,為胡所敗,而匈奴生得廣,廣後得亡歸。漢囚敖、廣,贖為庶人。](雲中郡治在今呼和特市西南,距狼山口五百多里。九原在今內蒙古包頭市以西不遠。)�
冬,匈奴數盜邊報復,漁陽尤急。以衛尉韓安國為材官將軍,屯漁陽。�
[何按:是年改革對匈奴戰略:(1)主動出擊而非被動防禦,(2)長程運動,而非屯兵待戰。(3)以騎兵取代步、車成為主力軍隊。]�
錢穆謂:漢武擊匈奴,採用三種步驟:�
(1)遠出東西兩翼自側面迂迴造成大包圍形勢,以絕其經濟上之供應與兵員援助。(2)正面擊其主力。(3)進一步則為渡大漠遠征。]�
[董仲舒著災異之記,主父偃竊其書奏之天子。天子召諸生,示其書。董之弟子呂步舒不知是其師書,以為下愚,於是下仲舒吏,“當死”,又“詔赦之”,並“復為中大夫”,但從此,“董仲舒竟不敢復言災異”。�
瑕丘江公治《穀梁春秋》,與仲舒並,因而“上使與仲舒議”,江公吶口,“不如仲舒”,“卒用董生”,“尊公羊家,詔太子受《公羊春秋》,由是公羊大光興”,並詔吾丘壽王“從中大夫仲舒受《春秋》”。]��
元朔元年(B128,癸丑)29歲。�
冬11月,詔議二千石不舉孝廉者皆有罪。�
[冬11月,詔公卿、中二千石、禮官、博士議不舉者罪。有司奏議:“不舉孝,不奉詔,當以不敬論;不察廉,不勝任也,當免。”奏可。]�
春,3月,立皇后衛氏。�
皇子劉據生,乃衛皇后子。衛氏遂以子貴。衛氏出身卑賤,事帝甚謹。(尊立衛皇后事,主父偃有功也。)�
[《枚乘傳》:“武帝春秋二十九乃得皇子,群臣喜。故皋與東方朔作《皇太子生賦》、《立皇子祝》。”師古注:“高媒,求子之神也。武帝晚得太子,喜而立此媒祠。]�
秋,匈奴二萬騎攻入遼西。殺遼西太守,殺略三千餘人。�
以衛尉韓安國為將屯將軍,軍代。匈奴重兵圍韓安國壁;又入漁陽、雁門,各殺略千餘人。�
[安國時僅千餘騎,且盡,會燕救兵至,匈奴乃去。]�
復召李廣,拜為右北平太守。匈奴號曰“漢之飛將軍”,避之,數歲不敢入右北平。�
以車騎將軍衛青將三萬騎出雁門,將軍李息出代,遠擊匈奴。青斬首虜數千人。�
[何按:此漢軍與匈奴作戰以來,第一次殺敵數千人。]�
魯恭王劉餘、長沙定王劉發死。�
東夷穢君南閭納質歸誠。從主父偃議,初置遼東蒼海郡,以備禦匈奴之東翼。�
漢武帝生平大事年表(24)
導演:胡玫 編劇:江奇濤
連載:漢武大帝 出版社: 作者:導演:胡玫 編劇:江奇濤
[元朔元年(128)秋,東夷穢(又稱穢貊)君長志閭等二十八萬人降附漢朝,武帝置為蒼海郡(今朝鮮臨津江、北江原道間);(或說地在朝鮮半島中部,即今日之“漢城”。)元朔三年(前126)春罷(完成)。滅衛氏政權後,武帝在其在地置四郡:真番(今朝鮮禮成江、漢江間),臨屯(今朝鮮咸鏡志道並部),樂浪(今朝鮮平壤市),玄菟(今遼寧東部至朝鮮咸鏡道一帶,治沃沮城,今朝鮮咸鏡志道咸興)。�
自東定朝鮮後,武帝又將漢帝國的影響一直推展到日本。]�
[元朔元年(前128),徐樂上書:�
臣聞天下之患,在於土崩,不在瓦解,古今一也。何謂土崩?秦之末世是也。陳涉無千乘之尊、尺寸之地,身非王公、大人、名族之後,無鄉曲之譽,非有孔、曾、墨子之賢,陶朱、猗頓之富也。然起窮巷,奮棘矜,偏袒大呼,天下從風。此其故何也?由民困而主不恤,下怨而上不知,俗已亂而政不修。此三者,陳涉之所以為資也,此之謂土崩。�
間者,關東五穀數不登,年歲未復,民多窮困,重之以邊境之吉;推數循理而觀之,民宜有不安其處者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