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第2/4 頁)
7歲。�
冬10月,梁王武來朝。帝使使持乘輿駟,迎於關下。�
春正月,廢太子榮為臨江王。�
太子太傅竇嬰力諫不可得,乃謝病免歸。�
太子母慄姬恚恨而死。�
2月,免陶青丞相。任太尉周亞夫為丞相,免其太尉。�
調濟南守郅都為中尉。�
[竇太后欲以梁孝王武(景帝弟)為嗣,因大臣袁盎等反對而止。以劉舍為御史大夫,郅都為中尉。都行法不避貴戚,號為“蒼鷹”。任濟南守時,殺豪強間氏首惡,宗人三百餘家皆股慄。]�
[“始,都為中郎將,敢直諫。嘗從入上林,賈姬如廁,野豬突入。上目都,都不動。上自持兵欲入救,都上前阻曰:‘亡一姬,復可進。天下所少,寧賈姬乎?陛下縱自輕,奈宗廟太后何?’上乃止,豬亦去。太后賜都金百斤。及為中尉,為政嚴酷,行法不避貴戚。列侯宗室嫉之,側目以視,號曰‘蒼鷹’。]�
夏4月乙巳,立王美人(娡)為皇后。�
丁巳,立劉徹為皇太子。�
以中尉衛綰、王臧為太子太傅、少傅。兩人皆出於儒門。�
[何按:漢初儒家之始興,乃由於叔孫通。“漢王已並天下,諸侯共尊皇帝於定陶,通就其儀號。高帝悉去秦儀法,為簡易。群臣飲爭功,醉或妄呼,拔劍擊柱。上患之。通說上曰:“夫儒者難與進取,可與守成。臣願徵魯諸生,與臣弟子共起朝儀。”上曰:“可,試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為之。”漢七年長樂宮成,諸侯群臣朝十月,至禮畢,於是高帝曰:“吾乃令日知為皇帝之貴也。”拜通為奉常,賜金五百斤。後劉邦過魯,乃以太牢祭祀孔子。漢初儒者之受重視,以此。於是諸儒之學亦得傳授於民間,但並未成為官方學術。官方學術,由於張良、張平等所尊崇者悉為黃老之術,故一直為黃老學也。]�
[王臧,魯儒申培公弟子。“申公,魯人也,又稱申培公。少從齊人浮丘伯(浮丘伯,荀卿弟子也。)受《詩》。申公亦精《春秋》,受穀梁學於荀子、浮丘伯,而傳於瑕丘江公,即“穀梁春秋”。劉邦過魯,申公以弟子從師入見魯之南宮。傅楚元王孫劉戊。戊立為王,胥靡申公。”七國亂後,申公杜門不出。“弟子自遠方受業者千餘人。蘭陵王臧從之受《詩》,已通,事景帝為太子少傅”。“代人趙綰亦嘗受《詩》申公。]�
[二人及穆生皆魯儒生。初與劉交俱受《詩》於浮丘伯。劉交為楚王,以三人為中大夫。吳楚反,申公、白生諫劉戊。戊使二人囚服舂於市。]�
[何按:值得注意者,武帝的兩位師傅趙綰、王臧皆是儒生,且都是治《詩經》的學者。自孔子始,《詩經》即與政治和政教密切聯絡。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以《詩》藝作為政治寄託和諷喻的工具。(公羊學,今文家言尤重《詩》。)�
漢昭帝死後,昌邑王賀立,旋被霍光廢。責其師卜式。“何以無諫書”?或答:“臣以《詩經》三百五篇當諫書,是以無諫書。”使者具聞,得減死論。�
儒家六藝:詩、書、禮、樂、易、春秋。秦焚《詩》、《書》,即因《詩》可以用作政治諷喻之象徵。而《書》,即“周道”,重講天命與人德,反對暴力與暴政,與秦道(以暴力取天下,以酷法治天下)大不合。儒家尤反對以暴政治天下,故始皇焚之。�
儒家講授有小學傳六藝,大學傳平天下之道,要學者以天下為己任。孟子云:“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劉徹少年時即以此言為自任也。]�
擢汲黯為太子洗馬,鄭當時為太子舍人,二人俱從黃老之學。�
[何按:漢初儒法與黃老學之分,不惟學術不同,亦有地域之分別。儒學乃鄒魯學。黃學乃齊學,老學乃楚學。黃學主神仙家言,即方仙道也。法家之學乃鄭魏之學,起於子產。子夏傳儒,兼授法術,其學成於李悝、吳起,再傳於商鞅、荀卿、韓非,而尊盛於秦。�
漢興以來,以叔孫通輩之提倡,儒家勢力已漸養成。武帝少時主學儒家,兼學道、法家言。其成年後治國乃以儒家董仲舒、公孫弘一派公羊今文經學為本,治術則兼行法家刑名,養生則亦雜信神仙黃老,並未盡廢百家言也。]�
漢武帝生平大事年表(5)
導演:胡玫 編劇:江奇濤
連載:漢武大帝 出版社: 作者:導演:胡玫 編劇:江奇濤
[漢初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