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部分(第2/4 頁)
軍士揚劍拼殺,徒手格鬥部隊長狠狠白了李滬生一眼——一個傻瓜有時候提出的問題,比一百個聰明人能夠回答的還要多“為了各自的主義和理想!”惡狠狠地吐了一句,又啃了一下嗓子:“他們是50年代結下的宿敵了!”
…
“部隊長,蘇聯為什麼那麼強大?”那個小兵孩又在急切地問。勒住馬,面部毫無表情,部隊長望著天空
…
“這強大的工業基礎唄”部隊長話沒說完,就知道這樣的答覆是不嚴謹的。
“當然”話未出口,李滬生又問了一句:“那中蘇之間為什么要打仗?”
部隊長已經上了馬,虎著臉:“因為”
因為已經無法回答了,馬兒原地踏了兩步。
…
“部隊長,中國文化為什么和整個世界格格不入!?”李滬生座騎稍後一點,伸長著脖子又問。
…
部隊長臉一下變得刷白,這些問題已經超出了偵查員的思想範圍!甚至大大超出了時代的規範——他翻了一眼那張稚嫩的臉,這個66屆軍校畢業生向以大膽敏捷敢於提問而出名他也太出格了——部隊長這會只有坐在馬上喘氣的份了。“我老了嗎?咳!”他把吊在脖子上的眼鏡戴上,又摘下——鏡片裡一張臉:土匪翻毛帽耳下斑白的鬢角、灰白的鬍杈、兩道風霜染白的劍眉下,一雙噴火的眼睛——
你是鷹!夜鶯!花叢中的炮!烏雲中的雷電!
…
這些問題,一個接一個,連珠炮般發來,在質問著讀者,拷問著良知,逼著讀者不得不去思考:這些是什麼問題?為什麼要提這些問題?她叩擊著時代的胸膛,如洪鐘大呂,在全文中振響著餘音——
它們在作品的思想性方面,起著高屋建瓴、提綱挈領的作用。
…
(未完待續)
關於有思想的小說(2)
關於有思想的小說(2)
…
像這樣富含思想性的語言,散佈在作品的章節、段落,把讀者帶入其中,使讀者和作者一起思考,回答——
…
這是一個乾坤顛倒的國家——你無法逃遁歷史的問責!
為什麼偏偏是這樣一個時代!?你無法回答——
為什麼在這樣一個時代,你偏偏出生在中國?!你也無法回答——
為什麼偏偏在這樣一個時刻,你將面臨中蘇矛盾的一切後果!你甚至也無法回答——
為什麼由於歷史的和現代的原因,也由於文化和精神方面的原因,包括蘇聯在內的歐美共產黨人、整個世界上主要國家的發展主流,已經遠遠走在時代前列——因而,他們實際上是勝利者!是真理的操持者!
一句話,你要想前進一步,你就無法迴避60年代中國問題!
…
部隊長暗暗嘆了口氣——
漂浮著血和旗幟,草地曾經是紅的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先照亮心中的黑暗吧!
…
這個
箱子裡的
語言生病了
…
封閉社會還有更深一層看不見的封閉
封閉的理論、封閉的思想方法、知識框架,以及由此而造成封閉的精神和思維
極權社會所建造的封閉的文化,雖然受到一些表面開放的衝擊,但是,
附屬於它的知識界,以及知識和文化的基礎基本沒有發生變化
我們不能在另一種語言的世界裡睜開眼睛
…
不能開啟箱子
開啟了就有光
…
“你啊!”部隊長回頭瞪了一眼,閉住了嘴巴。
…
思辯的理性,是《帝國雄兵》的一大特色,第二部 中蘇對抗/ 第三章 穿越鐵幕中,兩個偵察員一路上的一問一答——理性的、思辯的、質疑的,同時也是戲劇的思想,是脈動的一條紅線,隱隱穿越全文,她是作品的動力、品質和靈魂,她不斷在提升作品的高度,也不斷在加重作品的份量,厚度
…
一路上,兩個偵察員就這樣磕磕碰碰的——在那個禁語、忌語的年代,到處是思想的囚室,僵化的黑洞,凍殘的大腦在探索,沒法真正的突破,被迫窗洞窺望在一層冰縫裡,你也在行走,我也在行走,都以為活著,都被活埋著——但是這種磕碰,是一種激進的思想,和一種更為激進的思想的碰撞,互相懷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