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部分(第2/4 頁)
場,介紹了唐玄宗天寶十年即公元751年、在中國和世界歷史上都產生了相當深遠影響的唐朝與阿拉伯戰爭,平淡無奇,也是兩種畫面在穿插,也是很好理解的。在段末,異峰突起,忽然詭譎,出現了20世紀中葉,塔城山口兩個中蘇軍人之間的決鬥——為第二部爭霸天下,中蘇對抗,做預示和準備——同時也作為是全部作品的核心故事的中亞地區兩個“夜鶯”之間的最高對決壯劇的一幕前奏或序幕——不錯,這才是真正的穿越——
她預示著真正的故事要開始了。
…
4。飄去絲綢,很簡單,漢軍經阿富汗撤回境內,簡單的過渡。
“戰旗獵獵,雄兵在退縮,中國新戰事在爆發,中亞新格局版圖在浮現,新主角在登場。”
…
經過上述賣關子後,一部真正的歷史壯劇就要開幕了。
…
這才叫會看戲。有道是,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鬧!
…
不錯,上述穿越可能是荒唐的。然而,在文學裡,由平面轉而立體,時空畫面的轉換,不是很正常嗎?如果你不具備這種藝術認知,你不配稱為作家,你無法完成藝術思維的審美創造。
…
其實,上述“穿越”,不妨看成是某種“意識流”。因為它只是畫面調配、穿插,就像是電影裡的蒙太奇,而沒有真正的“戲”,即沒有戲劇衝突,只不過是鋪墊,是材料。即使你要說是“衝突”,也不過是些“小趣味”——包公式的評論員,嚇壞了,把它當成黃大仙的“穿越”了,乃至於把整篇45萬字,都斷案為穿越小說,實在是有愧於推薦,有愧於地下包公也者英名了。
…
其實,不管你是黃大仙,還是仙大黃,難道因為月亮是圓的,月餅就不可以做成方的嗎?
…
經過這一章“退出中亞”的鋪墊,後文及全文,基礎已經變得非常厚重。有沒有“退出中亞”這一章,對全文的關係重大。有,或者沒有,全文的效果不一樣。
…
從閱讀效果來看,這兩萬字的關子,並不累贅,並不像那個花臉貓公說的。她一點不影響閱讀,相反,讀來饒有興味,還刺激讀者追讀的興趣。
…
這個關子賣得好!
…
這裡備註一下,電影中蒙太奇運用於小說中,並不鮮見。它的妙處,就是帶來視覺的衝擊力。如果你不懂這一點,我們就不談。如果你能理解電影中的蒙太奇,卻不理解小說中的蒙太奇,請耐心等待下一篇後記——《帝國雄兵》中的電影手法。
…
如果你懂得什麼叫視覺的衝擊力,你就會看懂《帝國雄兵》中為什麼會有,會充斥了那麼多氣壯山河、那麼多讓人熱血沸騰、那麼多震撼人心的畫面了!
…
………紅夜鶯
關於作品中的 “照應”
關於作品中的“照應”
…
我們看到文中有兩個“四十軍陣”,也有兩個“一萬雄兵”。
…
兩個“四十軍陣”。一個是《鉅變警醒》“退出中亞”2。四十軍陣,四十漢軍鐵騎;另一個是正文中出現的亞東保衛戰的四十老兵軍陣,及後來出現在冰雪西藏高原的紅藍盾軍團向達旺紅木鄉進發尋找李滬生的四十軍陣鐵騎
兩個“一萬雄兵”。一個就是在《鉅變警醒》“退出中亞”3。怛邏敗績,明使臣敗逃幻覺中看到兩個紅五星軍士拼決打鬥後——
“他不知道,這時候因怛拉斯之敗從塔什干撤出中亞的1萬唐軍正沿納曼幹(今吉爾吉斯斯坦)進入安西四鎮之一的阿克蘇地區向青海進發,登上帕米爾高原直插天山最高峰海拔7435米托木爾峰,翻越穆素爾嶺亦即當年唐僧取經的絲綢之路上,突遇暴風雪,像乘上一塊神毯,消失得無影無蹤”
以及正文中出現的我堂堂邊防野戰大軍陸軍11師一萬雄兵。
李滬生騎馬出了奎屯城後
這裡是準格爾盆地邊緣的一個小鎮,向西北45度角300公里是塔城,正西200公里經精河是鐵列提克,向南進入天山山脈李滬生吃了1毛5分錢的一碗麵條,躺在旅店的床上,頭腦昏昏的
李滬生躺在草棚前的陽光下“挺屍”他沒有想到,這是我軍前線配置的一個偽裝哨,正像一個陷坑,張網捕捉,等待獵物的自動投入
他更沒有想到,這時候,在他的周圍,一個巨大的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