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部分(第2/4 頁)
一種看稀罕的眼光瞅著旗上那奇怪的生物,而看向他們這群不速之客的目光似乎也不大友好。
“喬大掌櫃,你們這裡漢人很多啊!”走過一段,路上遇到的人十個倒有八個是漢人,如果不是因為知道自己在遼國,趙勇還以為自己是在國內,他扭臉問喬坤道。
“呵呵,當然了,其實不止這裡,即使在整個遼國,漢人也比契丹人的數量多幾倍!”喬坤看看頭一次到遼國的‘土包子’們滿臉疑惑的樣子解說道,“唐末以來,中原割據混戰,漢地富庶,契丹便頻頻入寇中原,擄掠人口和財富,其間大量的漢族人口作為被擄‘生口’進入北境;與此同時,中原混戰,對百姓壓榨過盛,眾多漢族軍民為避亂世紛紛北逃至遼境;而後。石敬瑭為保富貴,割讓燕雲十六州,在此的漢民皆入遼籍,以致漢人越加多起來!”
“既然如此,那麼如果我們在此舉事。漢人豈不一呼百應。佔據此地定是易如反掌!”趙勇有些興奮的說道,彷彿在田間勞作的眾多百姓都變成了自己大軍的一員。
“你啊,那是做夢!”喬坤搖搖頭給趙勇當頭潑了盆冷水道。
“哦,難道不是如此嗎?漢人怎會甘心被異族欺壓。現在有了機會還不趁勢反了,迴歸大宋!”趙勇驚異地說道,若不是王爺交待,喬坤是自己可以信任的人,又是過去舊時。他一定會以為喬坤已經叛宋投遼。
“韓將軍,你切不可輕舉妄動,否則只會壞了東家的大事!”聽著趙勇難以置信的話語,懷疑的眼神,喬坤知道此時必須讓眼前的搭檔瞭解當前的形勢,否則率意而為定會惹出禍來,“此時已不是彼時,此人也非彼人了,燕雲歸遼已經二百餘年。人心早已不再向宋!”他在遼境生活了多年,又肩負著王爺的使命,自然對這些情況瞭解甚多...
宋初,幽雲十六州割讓不久,該地漢人在契丹人的歧視和壓迫下。心理上多認同自己是漢民族的一部分,政治上也非常傾向於中原王朝,時常渴望著擺脫遼朝統治,迴歸中原漢族的懷抱。這種心理和政治傾向不僅存在於民間。而且在身為遼朝官員、將領的漢人中也很是強烈。
太祖北征、雍熙北伐,幽雲漢人其戰鬥意志之‘薄弱’令人驚訝。整城、整州地倒向宋朝,這種“心向中原”的情緒,在沒有遼朝官職在身的普通民眾身上則表現得更加明顯和迫切,伴隨著漢臣漢將的投降,遼朝境內的幽雲百姓也對宋軍的到來歡迎倍至!可儘管幽雲民眾熱切盼望北宋能夠收回十六州,使其重返中原王朝治下,但是宋廷兩次北伐卻都在遼軍的反擊下大敗而歸,這使幽雲漢人意識到宋朝沒有奪取該地的實力。
於是,當地百姓便採取不得以的下策——希望跟隨南返的宋軍遷往中原。漢族人自古以來居土重遷,現在卻會情願背井離鄉遠去他境定居,要有多麼強烈的情感才能驅使他們如此!宋廷自然也願意收取其民回國,然而由於指揮失誤,宋軍為遼朝大軍擊敗於陳家谷,楊業被俘而死,南遷的百姓結局可想而知。軍事上的連番失利,讓不管是未能逃脫者,還是根本就沒有機會南逃的人,那些依然留在故地的幽雲漢人,對宋朝北伐的失敗都是極其傷心的。
期待還歸中原王朝而終成泡影,這一刻骨銘心的傷痛,必定伴隨了當時目睹此情此景的幾代人的一生。但民族感情亦不易割捨,直到北宋真宗朝中期,幽雲漢人還是沒有放棄對宋朝起兵北上的期盼,就其中的一份辛酸,也只有瞭解其經歷和處境的人才能夠體會。
在宋朝奪回幽雲的努力失敗後,宋遼兩國間透過“澶淵之盟”維持了長期的和平,然而就在這長達百年的和平對峙之中,幽雲十六州漢人的心理逐漸發生了變化。在經過百年奮鬥之後,有相當一批上層漢人已經進入了遼朝的統治集團,其家族也已打下基業,興旺發達,自然不希望宋朝的北伐破壞這得來不易的成果;在生活習俗上也深度的胡化,不再象以前那樣、強烈地認為自己應歸屬於中原漢族。
當年民族感情強烈的幾代人先後逝去,新出生的漢人自幼就成長於遼朝統治之下,已經習慣了這種現狀。正統觀也隨之改變,至此時,其境內的幽雲漢人已普遍認同遼朝的正統地位,早已非復是當年心向中原之人了...
“那麼說,這些漢人已經都徹底投向了契丹,我們大事豈不難成?”趙勇聽罷,心沉到了底,情緒也低落下來,面帶愁容地說道,從這個極端又走到了另一個極端。
“也非完全如此!”喬坤瞅瞅趙勇的樣子,心中好笑,這‘孩子’還是缺乏歷練,怪不得王爺信中一再叮囑要他好好盯著趙勇,並讓這個曾領兵上萬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