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4/4 頁)
場景。排隊進場的各府生員中,有十二人竟然是白髮皓首。後來聽阿爸講,他們年紀最輕的八十一歲,九十歲以上的就有五人。”
“天哪,”順安驚歎道,“九十多了還來趕考,能拿動紙筆否?”
“他們不但拿得動筆墨,而且還像年輕人一樣在三尺見方的號舍裡熬過了常人難捱的九天九夜,試卷更是乾淨整潔,文理明順,功力絲毫不減年輕人哪。”
“嘖嘖嘖,我是服了。”順安連聲讚歎,“阿哥,我想問問,他們這些人,有考中的沒?”
“於他們而言,考中考不中並不重要。”
“那……啥子重要?”
“讀書人的尊嚴。”
順安恍然不解:“啥叫讀書人的尊嚴?”
挺舉的眼前浮出伍傅氏,耳邊響起她的聲音:“你阿爸為個啥?為個讀書人的顏面,為個心性自在……你阿爸走了,姆媽這也想透了。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層皮,讀書人該當有個讀書人的活法。身為生員,你不去大比,反而去跟一幫大字不識的粗俗下人拼錢鑽營,顏面何在?”
“阿弟,”挺舉頓住腳步,一本正經地看向順安,“讀書人的尊嚴就是活到老,學到老,考到老。”
“呵呵呵,”順安一下子樂了,“阿哥,這話……聽起來不像是阿哥該說的嗬。”
“為什麼呢?”
“因為就我所知,阿哥從來就不是個書呆子啊。”
“這與書呆子什麼關係?”
“哎呀,阿哥,”順安有點急了,破解道,“這麼說吧,書呆子就是讀書讀成個白痴了。讀書為個啥?無非是為個功名。功名是個啥?功名是個天生尤物,花容美女,賞心悅目,人人都想得到。可是,此等尤物,只有抱在阿哥這樣的年少英豪的懷裡方才受用。對於耄耋老人來說,即使她們躺在眼前,花枝招展,伸手可觸,又有何用呢?此時的功名,不過是個虛名而已。”
話到此處,許是覺得所打的比方實在天才,順安止不住又笑起來。
挺舉既沒笑出來,也沒有駁斥順安,因為他無法駁斥。
是啊,青燈積學,皓首窮經,那些耄耋老人窮其一生,孜孜以求,不為功名,為的又是什麼呢?父親生前已從經卷中拔出,轉而鑽研醫書,說明他是主動放棄,會不會是他已經悟出什麼,卻又不肯講出呢?
挺舉似乎明白了什麼,又似乎什麼也沒明白。
因天色尚早,毋須趕路,挺舉、順安也就晃晃悠悠地走著,途中又飽餐一頓,抵達貢院街時已是後晌。
二人沿貢院街由東而西,邊走邊看,尤其是順安,看不盡的稀奇,不住地問這問那。
貢院街是條老街,據傳是宋代始建,前後歷經八百餘年,在明代有號舍近五千間。及至清代,號舍更是一增再增,康熙年間竟達一萬二千餘間,成為江南一帶最大的鄉試場所之一,規模上僅次於南京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