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部分(第2/4 頁)
會越來越有奪天下的趨勢,大家也越來越思考著今後自己的利益得失,更提防著內部爭權奪利。復興會七委員決策制,使得不同專業不同地域的人都有了一席之地,可若是楊銳有獨裁的趨勢,那蔡元培、王季同完全可以反制——軍中諸將先是蔡元培的學生,再是楊銳的學生,而商業口一直在王季同的管理之下,現在更是算在虞輝祖的名義下。再細算會中的骨幹高層,不是浙江人就是江蘇人,而楊銳的同鄉,謝曉石是,軍校第一期中張承樾和徐敬熙是,其他,就真的沒有了。
復興會雖然是楊銳最先發起的,方略也是楊銳制定的,會中規制更是楊銳一手造就的,不過這些都不算什麼,要是革命夥伴是會黨之類,那楊銳這種後世**絲分分鐘被滅,可現在他遇到的是一群比他還迂腐有方的文人,這才使得他有了一片生機,可這片生機能到多久呢?
書房裡的沉默一會兒就結束了,各自想著心事的三個人又同志般的商討著革命問題,最開始,是蔡元培介紹教育會的情況和計劃:
“現在全國有小學堂兩萬五千三八多所,學生約三十萬人,其中教育會所屬小學堂為六百三二十四所,學生六萬四千三百八十九人……”
蔡元培唸完第一句,楊銳腦子就懵了一下。待他說到後面,急道:“這資料是哪來的?”
“是我透過關係從學部那裡拿來的,是剛剛統計近四年的資料。不過全是估算數。總的看來小學堂的人數增加很快,去年小學堂學生只有十一萬人,前年是兩萬多人。”蔡元培初見這個資料也是嚇一跳,但中國實情就是如初,這是絲毫沒有辦法的。
小學生才有三十萬,這就是我大清啊!楊銳氣急反笑,示意蔡元培接著念。
“中學堂全國共計兩百八十三所。學生四萬九千餘人,其中教育會所屬中學為六十七所,學生兩萬六千五百三十人;大學堂全國四所。學生一千五百四十九人,其中教育會所屬一所,學生七百九十四人;其他高等學堂、文科、理科、法科、醫科、藝術學堂全國共計二十一所,學生兩萬零六百七十一人。其中教育所屬四所。學生三千八百六十一人;師範學堂全國六百八十一所,學生三萬八千四百二十三人,其中教育會所屬十一所,學生兩千五百六十九人。”
蔡元培唸完,又補充道:“小學堂學生增加極快,預計到明年將會超過五十萬,後年將會有八十萬。而中學堂教師只有兩千多名,加之專科學堂和大學堂招生太少。所以增長極慢,按照估計再過五年中學生也不會超過五萬人。大學堂更是如此。若是按照教育會的標準來看,合格的大學沒有,專科生倒是有不少。”
原以為滿清再怎麼破,學生也應該有四十萬,可實際上呢,沒有教育會的話連三十萬學生都沒有,真是……楊銳有氣無力的道:“好吧,蔡會長說說你的大計吧。”
蔡元培被楊銳叫的只好訕笑,他不是學部官員,能依靠的只是復興會極為有限的撥款,他翻過自己的記事本,開始介紹自己的方案,“小學堂人數增長極為迅速,蓋因師範學堂學生有三萬多人的緣故。而中學堂因教師培養不易,並且學生畢業之後難以有出路,因此小學堂升中學堂的錄取率極低,除去教育會所屬,全國中學生只有兩萬三千人,如果小學生人數明年超過五十萬 ,後年達到八十萬,那麼中學堂錄取率很快就會百中取一。”
蔡元培在學界多年,對這幾年的學堂的變化趨勢極為清楚,對於小學堂學生數增加的判斷極為準確,在他的描述下,楊銳對全國的教育情況有了一個總體性的瞭解,他拿著筆把這些東西都仔細的記錄下來。
在他記錄的時候,蔡元培又道:“我之計劃,是教育會小學堂收費,中學堂半費,師範學堂和大學堂免費。並且,要馬上把幾所師範學堂升格為師範大學堂或者師範專科學堂,不然以後中學堂教師不夠。”
“如何收費,如何半費?”楊銳也感覺完全免費的教育實在是吃不消,要想在舉義是有那麼人才,收費是必定的。
“除去山區小學。其他的初定小學堂,辦在城裡的每學期兩元,辦在鄉下的每學期一元五角;高等小學堂,城裡的每學期三元,鄉下的每學期兩元五角,衣食概不負責。”蔡元培說完又怕楊銳嫌貴,解釋道:“按照學部的規定,公立初定小學堂每月學費不可超過三角,高等小學堂每月學費不能超過五角,我們是私立辦學,這樣的收費不算貴了。”
楊銳沒說什麼,只等這他接受中學堂半費。
蔡元培清清嗓子,接著道:“中學堂說是半價,其實也是免費,可以為我所用者,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