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部分(第2/4 頁)
興武六,更是著勁去了解滬上的各種事情。在他看來,如果寧波人不參與鬧事,那毫無勝算。
“三萬人也是不少,不管其他學生來不來,就是教育會所屬的學生也有一萬多人。指望那些有錢人、洋買辦出來鬧事,還是不想的好。”劉光漢還是很堅持自己的看法,他又看向蔡元培,問道:“孑民,你是浙江人,和虞輝祖、虞洽卿他們熟悉,你能讓寧波幫站在我們這一邊嗎?”
蔡元培搖頭,他知道的秘密比一般人多,若是四明公所的會董不同意鬧事,他也是沒有什麼辦法的,他問道:“除了鬧事還有什麼辦法?”
于右任道:“若是靈柩移出公所,疏通滬上縣令,應該有地方放置吧?”
于右任為陝西三原人,因作反詩被清廷革去舉人並通緝,去年亡命逃到滬上,入教育會,後又辦神州日報,和劉光漢的國粹學報同為中華時報之補充。憑藉他逃命時官員私自報信的經驗,他認為滬上官員是可以疏通的,這畢竟,私宜和鄉情很多時候是比朝廷文書更為重要的。
“不行。因為蔚丹一案幕後的主導者就是滬上道臺袁樹勳,他怎麼會有地方放置靈柩?蔚丹之死,他可是脫不了關係的。”王季同道。他已經把事情翻來覆去想了好幾遍了,其中的一些關節很是清楚。
“會審公廨還沒有受理此案嗎?”蔡元培知道事情很難,但是沒有想到事情這麼難,甚至王季同被抓捕,還死了兩個會員。
“沒有!會審推說化驗室還沒有化驗完畢,只有化驗完畢,確定蔚丹是毒死的,才會開庭審理。”王季同道。
“那一定是洋人的託詞!這些洋人都不是好人。”劉光漢道,他本名劉師培,揚州人氏,家貧卻極重舉業,但自從癸卯年河南會試不中,他便不再返鄉而久留滬上,與教育會諸人廝混並加入了復興會,更把自己的名字改為光漢。說話寫文都極為激烈,前幾天還把在報紙上揭露德國霸佔山東之陰謀,更是想要和德國領事對辯,後來經蔡元培勸說,放才作罷。
“還是讓學生遊街的好,明日就是土曜日,學生下午都不上課,這些學生先鬧起來,法國人有什麼舉措,我們再想辦法。”邵力子道。
“是不是能這樣……”在蔡、王兩人就要讓大家舉手表決的時候,王小霖說話了,“之前的策略是透過官司揪出滿清,從而打擊滿清朝廷的威信,現在情況有變,原計劃不能實現。那麼能不能同意法國人的要求,把靈柩移出來……”
他人小言微,話還沒有說完就被劉光漢打斷了,“我們就是要和洋人對著幹,他們越是要讓我們移,我們就是不移!”
王小霖一被打斷,就不知道該不該往下說了,不過王季同知道他一向有辦法,便道,“你還是把話先說完吧。大家也聽聽,現在不是意氣之爭的時候。”
有王季同支援,王小霖點頭接著道,“拒俄一事,已是全國公認之舉。我會能有今日之規模,也全賴有復興軍在東北抗俄。若是我們把四具復興軍將士遺體身份公佈。然後再行移棺。英烈無處安放,那麼舉國都將為之震動,此為一;若是出了租界,滬上道臺等想要驅趕,那就將靈柩運至日本,日本此時留學生眾多……”
“砰”的一聲。王小霖話沒有說完,穆湘瑤便捶著桌子站了起來,他瞪著王小霖怒道:“我復興軍將士不是貨物,那能這幫搬來搬去的!要去日本。躺到棺材裡你自己去!”
雖然王小霖的提議甚好,但是當下卻是死者為大,入土為安,真要是運去日本,就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回來了。王小霖一心只想著挑動輿論,卻沒有顧忌穆湘瑤等的同窗之情,當然,他是培訓班出生,和軍校生、工廠生不是一個系統,不過也正是因為沒有感情在,他才能提出這樣的建議。
“可……”王小霖沒有察覺自己已經惹毛了軍官系,還是爭辯道:“現在各處都已經知道了他們的身份,他們如果移出租界,若是滿清不願,那也無法入葬啊。”
“你……”穆湘瑤火氣已經上了頭,根本聽不見任何話,他只想著永番他們已經為國犧牲,可是死後卻不能連安歸鄉里都不行,還要像個道具一樣搬來搬去,他拿去茶杯就把裡面的水往王小霖潑去,會議一時間大亂。
“杼齋!”蔡元培把他給喝住來了。
除楊銳外,對於軍校生影響最大的就是蔡元培了,此時他一說話,穆湘瑤便不好再發作,不過他心中悲憤難止,道了一聲“我出去了”便走了。
穆湘瑤一走,討論一時間便停下來,王小霖這邊用著手絹擦著衣衫,沒有發怒也沒有尷尬,他只是感覺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