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部分(第3/4 頁)
贖買提議被列國駁回。雖然駁回,但這幾國公使還另外要求補償,他們認為軍管使得鐵路公司的商業營運受損;而朱爾典也提議所擊沉英國商船也需要中國賠償船主損失。
前者楊銳原則上同意,並將其已移交戶部辦理;而後者則堅決不反對。因為按照國際公法,戰爭中戰船不經檢查、並妥善安置船員而擊沉商船是違反的。但水雷擊沉商船並不違法,現在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商船是觸雷沉沒的,還是被魚雷擊沉的,所以對商船的賠償無從談起。另外商船出現在交戰區域,本就是要受到擊沉風險,現在這種局面。只能是由商船投保的保險公司負責賠償,中華政府不對此負責。
一場聲勢浩大的抗議。最後只有英國公使沒有滿意,朱爾典大喊大叫也是沒用。英國在遠東的部隊只夠保護僑民,妄圖想進攻北京,怕剛出天津就會被擊潰。至於海軍,巡遊在揚子江和中國沿海的艦隊直接處於中國潛艇的威脅之下,現在唯一能做的只是禁運。公使們回去之後,朱爾典就召集眾人開會,再次商議軍事物資禁運,以懲戒中華政府違反北京議定書、國際公法。照道理來說只要德國青島對中國政府開放,那禁運就無從談起,但德國公使哈豪森卻弔詭的同意了英國人的建議,唯有美國公使芮恩施義正言辭的反對這一提議,他認為作為被侵略的再國理應該受到文明世界的同情,而不是對其進行禁運,但他卻孤掌難鳴,英國的提議獲得了與會公使們的完全贊同。
公使團關於禁運的照會很快就送到了外務部,而謝纘泰拿著照會則急急的來總理府,“竟成,這情況好像不對啊?這禁運德國人居然也同意了?”
“之前不是商議過了嗎?禁運有什麼好怕的,我們又不是島國,什麼都不缺,只缺鎳。”楊銳不以為意的道,他並不像謝纘泰那般敏感德國公使的變化。
“不,我說的不是禁運,我說的是德國人的態度。”謝纘泰道:“我剛才專門去找個哈豪森,他說這是因為不想引起列國公使的反對,現在各國都認為中德已經結盟,此來正好可以正面德國政府和中華政府並無密約存在。竟成,這不對啊。德國人什麼時候這麼為我們考慮了,站在德國的立場,為製造聲勢,沒密約也會被他們說成有密約。”
“真有那麼嚴重?”楊銳頓時明白謝纘泰話裡的意思,德國和法國站在一邊,這可是天下奇聞啊,這麼多年來,它和法國在中國都是對著幹的,現在居然湊一塊了。“我們在德國造的潛艇已經造完了啊,”楊銳思索道,一會又按鈴對秘書道:“請華封先生過來一趟。”
見楊銳如此安排,謝纘泰道:“你是擔心德國又賣我們一次?”
“嗯!”楊銳沉悶的回道,“潛艇是回來了,可現在德國那邊有不少技術正在向我們轉交,只要德國再反覆,那這些東西可就沒了。”
一刻鐘之後,工部尚書徐華封來了,楊銳待他坐下便道:“德國那邊有什麼異常沒有?”
“異常?”徐華封詫異道,“什麼異常?”
“就是我們在德的那些科研人員接受德國技術有沒有什麼反常啊?”楊銳道,他擔憂思考的時候習慣把煙點上,在等徐華封到時候,已經抽了兩根了。
“暫時還沒有收到電報。”徐華封沒想到叫自己急急過來就是因為這個。他看著沉默不言的謝纘泰和不停抽菸的楊銳,問道:“德國那邊又出問題了?”
“不知道。重安感覺他們今天有些詭異,所以我才擔心德國那邊技術接受的事情。我們買了那麼多潛艇,花那麼多錢,總不能什麼技術也拿不回來吧。”楊銳答道。
“要發報問一下德國那邊嗎?”徐華封也明白事情的重要性,當下提議道。
“發吧。讓各技術小組注意加快進度,一些次要的東西可以先放一放。”楊銳說道。“還有小徐那邊,有空讓他去拜訪一次德皇威廉,不要一留學什麼都忘記了。”
“明白了。”徐華封起身想走,只站起身他卻想到另外一個事情,“竟成。真要是德國情況有變,那我們的火種計劃該怎麼辦?國內軍工方面也是人才緊缺啊,真要是把人派過去了卻什麼也學到,那就……”
在歐洲戰爭時派出兩千多名科研、軍工人員進入德國各種工廠、研究院工作,這是楊銳提出的火種計劃。這兩千多人中高階技工佔了絕大部分,他們要學習的主要是各種工藝——楊銳不認為拿到技術資料、配方就算掌握了工業技術,唯有不斷實踐、加之解決本土化問題,技術才算學全。為此,歐戰前派兩千人去很有必要。這些人在大戰之前之初也許只有看的份,但等大戰中後期德國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