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部分(第2/4 頁)
第6、第10兩個師團被打殘只剩下幾千人,其餘如第4、第14、第16、第17也都不滿編,而從遼東那邊調來的第18、19兩個師團。本就鏖戰半年,雖經補充,但新兵的素質極低。
戰爭打到現在,主力師團雖然比一開始多了四個。但總兵力卻沒有比之前多多少,十二個正規師團,能戰也就十五萬不到。雖然國內後備師團除了留守本土的那一個半、朝鮮的兩個都抽調了上來,整個直隸派遣軍人數在三十二萬餘人。但軍隊的戰鬥力反而不如雨季之前。
造成這個現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預備不足外還有就是預備役體系建設失敗。不過在山縣有朋以及現任內閣首相桂太郎的宣揚中。這種情況完全是由於那些軟弱的政治家、議院裡的非國民造出的,不然陸軍戰前早就編練了二十五個正規師團,戰時也能順利擴充二十五個後備師團,根本不會像現在這樣:真正在前線作戰的,只有戰前編練的十九個正規師團以及十八個後備師團。
在日本內閣闢謠和解釋之後,憤怒的民眾頓時把矛頭對準了指向了在桂太郎上臺之初的反對黨:立憲政友會黨員尾崎行雄、立憲國民黨黨魁犬養毅、報紙記者、學者,以及這些人身後的財閥勢力。戰爭期間,軍閥顯然不敢明太過得罪財閥,但在愛國民眾的憤怒攻擊中,東京朝日新聞社的記者本多精一被打死,時事新聞社的石河乾明身受重傷。
雖然死了人,但肇事者因為是集體民眾,且這些人的靠山財閥,因為被揭露戰時還在和支那做生意,所以案件最終不了了之。經此一事,財閥們除了向西園寺公望告狀之外,只得任由大正和長州藩聯合起來為所欲為,幾次增稅案和債券案都在國會順利透過。
不過打戰錢只是勝利基本之一,日軍兵力不如人,戰術不如人,再加上戰略決策失當,縱然有俄軍相助,戰事還是沒有太大的進展,唯在天長節攻勢中,不顧傷亡的日軍用了四萬人傷亡的代價前進了四十公里,使得民眾的不滿消解了不少。
此戰過後,直隸派遣軍參謀長準備等天氣晴朗、道路可行時,將調動薊縣防線的日軍南下佔領寶坻,以威脅楊村守軍側後的武清,屆時守軍只能退守廊坊一線,此地離北京已在五十公里之內,在此再一次猛攻應該就能推進到京郊,而同時東線也配合進攻、交錯前進,爭取在冬季之前佔領北京。
直隸派遣軍計劃已定,他們正在積極準備時,接到天津總領事松平恆雄所轉達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關於中日停戰的勸告,東京內閣的諸人因此產生了分歧。
“英國人無非是害怕我們勝利之後徹底佔領滿洲、東蒙、北支那等地罷了。”首相桂太郎看過電報州斷言道:“兩年前我去歐洲獨國時,就希望能和獨國結盟,一起對抗英米白畜,只是因為日英同盟無法實現罷了。現在歐洲獨國已經向露西亞宣戰。今日又向比國發出過境通牒,因此佛獨兩國必有一戰;英國則有可能會在一開始嚴守中立。但若歐洲戰局獨奧兩國佔據上風,他們也會對獨國宣戰。
現在歐洲列強已經無力干涉遠東的戰事了。唯有米國會對我們指手畫腳,但是巴拿馬運河還未正式通航,米國海軍暫時不能全力支援支那,現在支那站在同情德奧的立場,再也沒有比現在更好的開拓時機了,所以決斷不能停戰。”
桂太郎野望之後,卻不見在座諸人興奮,他激動的臉立即拉了下來,他看著欲言又止的海軍大臣八代六郎道:“八代閣下。你有什麼事情就說吧,”
“閣下,根據可靠訊息,巴拿馬運河這個月就會正式通航。米國海軍大西洋艦隊離東亞又近了兩千海里。支那如果戰敗,米國人一定會介入調停,米國海軍主力也會調往太平洋以示威懾。”八代六郎說道。他的發言頓時讓在座的幾個人吃了一驚,七年前米國太白艦隊到訪橫濱,當時的陣容把全日本都嚇了一跳,這不由的讓想到了清國當年的定鎮兩艦。只不過米國不是清國,無畏艦出現之後從南卡羅來納號到內達華號,共造了六級共十二艘無畏艦,最可怕的是米國造艦的勢頭一點也沒停止。估計要不了多久,日本海軍就會被其甩的遠遠的。
微微的沉悶了一下,桂太郎問道:“難道沒有什麼辦法嗎?我是說阻止米國干涉日支戰事。特別是佔領北京之後的和談。”
“佔領北京之後支那就會和談,這是參謀本部的訊息嗎?”八代六郎問道。想到幾億日元的軍費就這麼沒了。作為海軍大臣的他很是不甘,陸軍真的全是馬鹿。
“支那自稱是後明。上一次停戰談判他們也說什麼‘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國門’,只要佔領北京,那就能抓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