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頁)
變的命運,真想掐著他的脖子問一問到底是為什麼。
以她現在的地位沒有什麼做不到的,然而,她沒有,始終都沒有。
一日皇帝下朝來到慈寧宮同母親談心,蕙蘭忽然說起,想去法源寺看看,這是她年輕時的習慣,已經好久沒有去上香了。皇帝當然允許,正要說安排大隊人馬伺候,蕙蘭首先開口,不用張揚,只要兩個便衣護衛,一個貼身丫鬟就夠了,皇帝執拗不過,只得聽從母親。
此時,一直跟在蕙蘭身邊的丫鬟叫玉兒,綠珠早已不在她身邊,而是作為她妹妹的身份出嫁了,嫁了一位仕宦家的兒子,兩人情投意合,恩愛非常。經過這麼多事情,靖琪也已將她放下,亦是找了一位門當戶對的小姐結成夫婦,生活和諧。
蕙蘭選了一個天氣晴朗,陽光明媚的日子,去了法源寺,她已經多年沒有踏入過這裡了,時光悠然而過,很多人和事都早已滄海桑田,這裡卻依舊繁花似錦,綠樹濃陰,煙霧繚繞,梵音清唱,還是當時的模樣,來此上香的人也絡繹不絕,混在人群裡,沒有人知道她是當朝太后。
她走進正殿上了一炷香,並且磕了一個長頭,然後起身,就在轉身回頭的時候,在視線的餘光裡彷彿又出現了那個絕塵飄逸的白衣男子,她的心猛然一驚,抬頭望去,只是來來往往的香客,自從蕙蘭有了常洛以後辰逸就再也沒有出現在她的夢裡,儘管她日夜的想念和祈禱,他始終沒有出現,“這定是他的魂靈了”蕙蘭心想。
早就聽說這裡有一位高僧能夠知過去曉未來,蕙蘭之前總覺自己輩分不夠,不便打擾,如今才鼓起勇氣,來到方丈這裡。方丈的住所是在後面一處更隱蔽的小庭院裡,這裡環境較其他地方更加優雅,此地拒絕遊覽觀賞,一位小和尚通報以後方可進入。老方丈熱情的將蕙蘭迎入室內,隨後坐在的蒲團上,方丈欲行大禮,卻又止住,雙手合十,所有話語化為一句“阿彌陀佛”。
蕙蘭首先開口:“大師,我有諸事不明,想請大師指點。”
“施主請講。”
“為何世間諸多情緣到頭來都是苦?”
“此非緣,是劫。”
“為何有劫?”
“前生所欠”
“劫後是什麼?”
“是苦。”
“如何擺脫?”
“心若蓮花,遠離紅塵。”
“劫後,還有緣否?”
“施主若不能放下,緣也是劫;若能放下,輪迴過後,必能重逢,一切皆命。”
“什麼是命?權利和金錢能否超越?”
“這個施主心裡最清楚,阿彌陀佛!”
“多謝大師,多有打擾,還請見諒。”
“阿彌陀佛!”
蕙蘭走出方丈的所在,跟玉兒回到宮中。
蕙蘭走後那小和尚跑過去問師傅,“師傅,你平時不是不見人的嗎?怎麼今天破例了?”
“我早有預感,今天會有一位貴人來訪。此人便是。”
“是誰啊,師傅?”小和尚好奇地問。
“是當朝太后,天子的母親。”
“啊!為何這樣低調?”小和尚感到很吃驚。
“太后雖然尊貴,但是孽緣情深,濃情滿目,怨念深重,是個苦命的孩子。阿彌陀佛!”
“師父慈悲,那如何拯救?”小和尚問道。
“若能放下,此為最好;如若不能,纏繞深重,恐不能自拔。太后孽緣,好好修煉,三世之後才得圓滿。”
“師傅,那… ”小和尚欲言又止。
“阿彌陀佛!”
蕙蘭回到宮裡,還是跟往常一樣,錦衣玉食,眾人簇擁,表面看起來她是滿面春風,前朝先帝時的太妃都姐姐妹妹的叫著,她一向面目和藹,眾人也都願與之接近。
此時皇帝接近中年,母親的事情,他亦是明白的,他體諒母親的心情。蕙蘭為有一位這樣的兒子感到欣慰,她不知道該感謝還是怨恨。
忽然一日,蕙蘭跟皇帝說道,要出去走走,整天悶在宮裡她覺得厭倦,皇帝當然允諾,只是擔心母親的身體和安全。還是照舊,蕙蘭不要聲張。目的是她朝思暮想的地方——泰山。
兩個貼身侍衛,亦是大內高手,還有玉兒,一輛馬車,就這樣上了路。此時又是五月了,天氣炎炎,樹木叢生,知了亂叫。遙想當年,後面騎馬的是父親,坐在身邊的是綠珠,那時的她無憂無慮,天真自在,掀起車簾,綠珠叫小姐,讓她看鴛鴦,小男孩拿起棒槌將鴛鴦打散。轉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