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4/4 頁)
能在一年內完工。
德國人說趙書禮吹牛,於是打了賭,德國人說中國人可以不眠不休,他們也可以,如果將來可以一年完工的話,他們願意留在中國工作三年,可是如果不行,那麼趙書禮要額外一次性付給他們十年的工資。
跟土木工程師這個賭打了以後,沒想到包括兵工廠的工程師在內的其他幾個德國人也紛紛找上趙書禮,說他們也要加入這個賭局。德國人認為趙書禮必敗,他們想撈點外快了,看了德國經濟確實不景氣啊。
很快以為贏定了的德國人就目瞪口呆了,他們發現跟他們混了一段時間的中國農民工們,很快就掌握了混凝土澆築等技術。並且能很好的領會他們的意圖,他們只要提出要求,他們會高質量,高速度的完成任務,可能用的方法並不常規,但是總有無窮無盡的各種小主意,小辦法幫助他們突破一個個難點。
而很快當土木工程將要結束,需要焊接的時候,他們需要的電焊工也在晉商的幫助下,招來了一百個,有的來自河北等地,有的來自山西,還有的來自上海等南方發達城市。
才過了半年,鍋爐已經安裝了百分之八十,德國人徹底服氣了。
二十一節 電廠投產
在德國人從鄙視,到驚訝,再到對中國農民工佩服不已這段時間,趙書禮並沒有留在工地上。他可不是後世的領導,明明什麼都不懂,還偏要去指導。
這段時間趙書禮處理了不少事情,先是放了上百名學會了漢語的蒙古人回外蒙,惹得其他蒙古人學習熱情更加高漲。
然後趙書禮去了包頭,並且帶人去北方山區了。
他是去找礦的,他在電廠建設開始的時候,就考慮清楚了。傅倫都知道兵工廠需要電力,趙書禮又怎麼想不到,兵工廠需要原料呢。
包頭附近最著名的礦區就是白雲鄂博,很巧合的是,這個礦區趙書禮曾經來過。他曾經給包鋼供過貨,又一次陪同領導駕車參觀過這個礦區。這個礦區也很找,基本上就位於包頭正北,大概一百五十公里的樣子。趙書禮帶著由包頭晉商聘請來的一個地質專家,沒費什麼勁就找到了礦藏地點,接下來就是要如何開發這裡了。
要開發這裡,需要人才,需要裝置。趙書禮再次想到了德國,上次他讓他叔叔帶了一百萬大洋,去了趟德國,結果帶回來了一個15萬千瓦的電廠裝置,還有一個大型的可以年產五萬只步槍的兵工廠裝置。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