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3/4 頁)
麼?不至於真的沒有錢付賬吧?”
閻笑塵喝了一口酒,說道:“還真沒有。你沒看見我這身打扮?我用的這個系統不帶金錢欄的。”
蘇聽風無語了——什麼輔助系統能這麼奇葩?他問道:“我以為我們用的是同個系統?”
閻笑塵嘆息道:“就算是同個系統模板,丐幫也絕對是後孃養的。”
可惜蘇聽風沒有聽懂他這句別有深意的吐槽,只是繼續問道:“就算錢不能往系統裡塞,你就不能另外整個空間裝備裝著?”
閻笑塵頓時笑了,說道:“你不覺得……身無分文走四方,也是一種很有意思的生活方式嗎?”
蘇聽風頓時明白了。
這傢伙有點欠抽。
他問道:“你到底是想幹什麼?如果沒事的話,我們出城就把你扔下了,到時候你隨便玩。”
閻笑塵說道:“借點錢唄?我沒錢買酒了。”
蘇聽風扔給他一錠銀子。
閻笑塵伸手接住,自己就從馬背上翻了下來,然後走到了蘇聽風的身邊:“如果我是你,去臨淵的路上,就會先去青梅嶺的山神廟看看。”
然後他就向著兩人行進的反方向離開了。
景白夢問道:“什麼意思?”
“不知道。”蘇聽風回答道,“到時候如果順路的話就去看看。”
法則使講究等價交換,對方既然拿了他的銀兩買酒,想來應該不會無的放矢。所以閻笑塵說出的這句話,對他們應該是有什麼好處才對。
兩人又行了一段路,遇見當地山民的時候,就順便詢問了一下青梅嶺和山神廟的位置,結果發現那地點果然離他們的必經之路不遠。
兩人就決定順路去看看。
結果進了廟宇,看到廟裡的情形時,景白夢卻頗有些大失所望。
這就是一個很平常的山廟,裡面連基本的蔬果供奉都沒有,看樣子也沒有廟祝看護。他們到的時候,廟中只有一位老婦人在虔誠參拜。兩人從她的口裡知道了,這山神廟看上去幹淨整潔,還是多虧了山腳村落之中有虔誠的村民常年三不五時地上來打掃。
這樣的山神廟能有什麼玄虛?總不可能是何路在附近的分舵?
景白夢有些無聊地回過頭,卻發現蘇聽風不知道為什麼正盯著石廟中唯一的一座木製山神像看。
景白夢被好奇心引動,也順著他的目光看去。
但是不管怎麼看,那座山神像都只是一個普通的木像。甚至因為年代久遠或者是木匠手藝一般的緣故,看上去頗有些粗陋。
“這個木像,有什麼特別的嗎?”
當然特別。
從蘇聽風的眼中看去,這座山神像根本就是一個天然的因果法器。
當然,說天然有點不太確切,所以,說是由無意識的慾念塑成的因果法則依附物可能更加合適。
因為因果法則其實是天地間自然流動的一種有著自身規律的非物質能量,而法則使只是發現了它們並且加以利用而已,所以原則上說,因果法則其實並不是法則使專屬的能力。
它存在山川原野,鬧市鄉間,每一個人的動念與行止之間,是一種如同空氣飲水一般,到處可見又不可缺少的必然存在。
而蘇聽風眼前的這個山神木像,就似乎是長久以來受到人們聚集的意念所影像,變成了一個自然形成的善惡因果轉換裝置。
照理說,像這種材質粗陋,構造簡單的物品是不可能產生太大的因果的。但是因果之所以被認為是一種力量,就是因為它本身並不存在固有的存在形式。
木像上的龐大因果並不是由它自然產生,而是長期以來,透過這個山神像而產生的善舉,因為人們的感恩而返還到木像身上,如此反覆,日積月累而成。
一開始可能只是一位富家太太,為了求子而誓言要施粥行善;或者是一位孝子,因為母親重病而發下誓願。
然而不管起因是為何,總之一代一代對著木像許願的人們在木像這裡借去了因果,而最後又返還了善因給木像。甚至由於他們長久以來的信念,木像上開始形成了法則紋理。
神像能泛出法則紋理,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必然性在於人們對於山神天然存在的認知,認為神明必然天生懲惡揚善。而偶然性在於,無心無魂的神像要產生符合世界核心規則的法則軌道,本身就是非常需要機緣的事情。
神像身上帶有的因果漩渦非常雄厚,而且這團因果,與其說是依附於神像,其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