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4 頁)
,寧靜的月光下,那麼多的蓮,在水塘里語笑嫣然。一葉小舟,擱淺在藕花深處,寂寞中,適合將美夢收留。總有詩意之人,將筆墨蘸上荷香冷韻,書寫幾闋玄色小令。曾經平淡樸素之景,如今成了人們千方百計營造的意象。彷彿挖一個水池,就是湖泊,種幾朵蓮花,心中便生了佛性。泡一壺茶,捧一本書,臨水照鏡,也算是風雅無邊。以為日子會在某個無意的瞬間悄然止步,卻不知日夜交替一如既往。
多少人想要在滔滔世海中另闢蹊徑,說好了縱浪到底,可每次都是雨打歸舟。山水相娛,煙雲散去,歷史的墨跡已模糊不清,我們彼此在澹然中相忘,包括以往的山盟海誓。在不能終止的流光裡,我們無法怪罪生命裡有太多的錯過,也許會辜負青春,卻終究不會辜負宿命。都說人生如逆旅,就算有一天月迷津渡,依舊會有一枚守護我們的紅葉,等候在季節的路口。跪在佛前,折一枝蓮,便是此生全部的行囊,就這樣在秋天的山路前行,不再回頭,直到聽見來世第一聲鐘響。
山水依舊靈逸,只是暮色暗淡了光影,錦繡園林此時像一張泛黃的黑白照片。而我們就是走進照片中的人,年輕的影像被鎖在往來的舊夢裡。小茶館關門了,緊閉的門扉,只有一把鏽蝕的銅鎖,提醒著你我它真的有了年歲。我們常常會被一枚清新觸動心靈,亦偶然會被一片古老打溼雙眸。江湖風雲湧動,積攢了太多的恩怨情仇,來到這裡,所相欠的,不過是一杯茶而已。一杯向晚的茶,帶著清秋的涼意,給紅塵的你,給紅塵的我,喝下去就可以看到彼岸蓮開。
涼秋的池塘,有閒雲落影,有明月留光,有木舟倚岸,有倦鳥棲息。想起明代一位叫永覺元賢的高僧,寫過一首名為《小塘》的禪詩,他用平淡的筆調,寫出一份隨順自然的意趣。我始終認為,那些遁入空門的僧者,是因為見過了世俗的華麗,厭棄當一隻綢緞裡的金蟬。他們為避煙火,躲進了長滿青苔的木門裡,在廊然闊境中,一往無悔地丟棄榮華,守侯清貧。澹然寂靜的人生,已經沒有了前尋的必要,了悟之時,萬境皆空。在他們來時,抹去了所有踩出的印記,只為了,沒有回頭之路。
清閒時,將窗前的半畝小地,開鑿作池塘,給禪寂的流年,添上靈水的詩意。小小的水塘,白日裡有浮雲過訪,在澄澈的水中,留下顧盼的身影。夜晚邀來明月,在水上對飲,時光的佳釀,滑入記憶深處,回到那個有《詩經》的年代。那些情禪的開始,在歲月的迴風下流淌了三千年,穿過長亭古道,依依深巷。多少王朝失勢,多少流雲聚散,那口荒廢的池塘畔,依舊佇立一個不肯失約的人。儘管有些孤單,可每經歷一場輪迴,都如夢初醒,直至丟棄所有的情節,褪去生命所有的顏色。
小塘是無私的,它的情感似泉水取之不盡,而這些靈性之水,可以澆灌花木,平添小園無盡的春色。亦可以洗滌筆硯,讓唐風宋韻的墨香,在人間流溢。就是如此情多的小塘,以其渺小的生命,成就世間的完美。然而它功成而弗居,不為浮華所動,在空寂的小園,歲月的角落,澹然自忘,灑脫自如。也許只有閱讀一個高僧的故事,才可以不驚動它的安寧;也許只有來自明代的那株蓮荷,才可以看到它的禪心。在永覺元賢禪師的筆下,小塘就像一位高蹈世外的隱士,我們總在那片清水中跌回往昔,而它依舊安然自在。就像長在池中的蓮,也餐風飲露,不食人間煙火,連枝頭上的蟬唱,瓦當上的小草,都與它們無關。
世間繾綣之事,落在凡人心裡,就是千絲萬縷的糾纏,落在禪師的眼中,竟是這般了無掛礙。一方小塘,看盡多少過客往來,每一次遇合都是結緣,每一次離散都是渡化。有人在這裡吟詠憂傷的曲調,追憶流逝的年華,那是因為水的純粹,塘的靜好。這就是佛性,水塘的佛性,高僧的佛性。縱然安靜的水塘許諾過,這裡永遠有我們靈魂的一席之榻,可我們終究還是做了那個策馬江湖的人,雲天萬里,滄海千年。有一天,在深山古剎迷了路,院牆內,該有一枝寒梅為你我指點江山。
禪師參悟,是因為他的心,沒有停留在世間的榮華上。遠離紅塵熙擾,才可以與佛祖有深奧的交談。其實,所有的澹然都是在紛欲中開始的,就像所有的相遇都在離別中結束。我們總是躲在自己釀造的華麗裡,假裝很幸福,時間久了,忘記了所有的不幸。好比一個謊言,說得次數多了,也成了真。可是煙雨再美麗,我們還是離不了陽光,了悟不是逃避,放下不是抽離。每個人都知道,前緣過往是你我都回不去的原鄉,如果學不會相忘,就用一生作飄零。
時間過去了,留下一些破碎的影子,任憑我們一一檢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