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2/4 頁)
。但有一點,昏睡的人全部都是中年男人。宴昭一個一個的檢視過去,發現他們每個人身上都有這樣一條黑線,只是有的人身上短,只蔓延到了胸口,有的人確是已經到了脖子上。
等到宴昭把這些人一一看完,村長急忙的問道:“宴大師,有什麼發現嗎?”
“有一點。但是好像並沒有什麼幫助。”宴昭說道。
“這樣啊!”村長的眼神頓時黯淡下來。
剛才還在哭泣的女人聽了這話,頓時拉住了村長的手,哭著喊道:“還有什麼好看的,張大師已經說了,就是因為那個孽障的原因,我們村子才會變成這樣這樣,只要燒死那個孽障,我們村一定可以恢復原來的樣子。”
旁邊幾個死了男人或兒子的女兒頓時嘶聲裂肺的喊了起來:“沒錯,就是那個孽障,他媽當年——”
“給我閉嘴。”老村長將柺杖狠狠的往地上垛了跺,大聲呵斥道。“你們摸摸你們的良心,那還只是個孩子。”
宴昭眼中一閃,開口說道:“你們說的張大師是那位?”
老村長頓時也回過神來,當即問道:“哪裡來的張大師,我怎麼不知道。”
“正是在下。“只聽見一個聲音從背後傳來。宴昭回過頭來一看,只見到對方拱手說道:“在下北天師道第六十六代弟子張興振見過道友。此番正巧路過陳家村,見到村中烏雲罩頂,這才不請自來。還請見諒。”
第三十七章 陳家村怨靈事件
當今天下天師一系有三大主流派別。分別是北天師道,南天師道,和茅山宗。相較於茅山宗與龍虎、閣皂鼎立為符籙三宗,合併入正一道後,又以小宗單獨承傳,直至近現代為普通人所知曉。北天師道,和南天師道的名聲就要小得多。
北天師道是由北魏寇謙之改革五斗米道而形成的,提倡禮法,按儒家倫理道德規範,增訂道教戒律和齋儀,吸收佛教“輪迴生死”之教義,宣講善惡報應之說,改變了過去以符水療病及注重煉形的教義,特別是泰常八年'423',有道士李譜文所傳《錄圖真經》等醮儀感動太武帝,太武帝於太平真君三年'442'親自道壇,受道教符錄,使新天師道與皇權結合,北天師道一度成為國教。清代開始,滿族統治者信奉藏傳佛教,並壓制主要為漢族人信仰的道教。北天師道也開始走向沒落。
“原來是北天師道的道友,在下宴昭,添為一龍王廟廟祝。”宴昭隨即拱手作禮。
而旁邊的老村長聽見張興振的名諱,頓時問道:“不知大師您和張柳正張大師有什麼關係!”
“正是家父。”張興振笑著答道。
“原來是張大師愛子,不知道張大師如今身子骨如何。”聽見對方的回答,老村長說道。
“家父身子安好,我出師十餘年這次還是我第一次來河市,途中正好經過陳家村,見到村中烏雲壓頂,又想起家父曾經提起過陳家村往事,所以忍不住前來拜會。”
“這樣啊!”老村長撫了撫鬍鬚,其實一開始,陳家村人也是想請張大師再來陳家村一趟,只是那位張大師當時並沒有留下聯絡方式。現在見到張興振,聽到他已經出師十餘年,心中不由一喜,想來本事肯定是有的。只是轉而想到身邊的宴昭,頓時一陣猶豫。
老村長也是知道天師這一行的規矩,向來是一事不煩二主,所謂一事不煩二主其實就是一山不容二虎的意思,畢竟你已經請了一個人來接手這事,再請另一人來,那不是打宴昭的臉嗎!
彷彿是知道老村長的意思,宴昭當即隨意的說道:“既然張大師是北天師道傳人,想來本事不差,而且這事也是麻煩的很,在下本事淺薄,張大師既然到了陳家村不如我兩聯手如何。”
張興振眼光一閃,頓時說道:“既然宴大師看得起在下,在下恭敬不如從命。”
“好,這樣好,既然這樣,兩位有什麼需要儘管提,老朽一定滿足,只希望兩位儘快想出辦法來,解決這事,我現在這裡拜謝了。”說著,衝著兩人深深的鞠了一躬。
“不敢,不敢,盡力而為。不過在下倒是可以做一場法事以暫時緩解這些人的症狀,不知道村長是否願意讓我嘗試一二。”張興振當即說道。
聽到張興振的話,村長當即一陣欣喜,急促的說道:“張大師真的有辦法?儘管試試。”只要能緩解他們的病情,村長那是一萬個願意。
“但我也只能做到緩解他們的情況,要說真的解決村子裡的問題,我只能說,村子裡現在發生的一切的源頭,盡是來自於那個秦遠。只要他一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