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4/4 頁)
力。這種能力,柯爾律治把它稱作詩性。莫里斯達到了醒悟這個詩性 的目的。我想分析一下他是如何達到的。
①阿波洛涅斯
德羅達斯(公元前
,希臘詩人和語法學家。
我採用第一本書中的一個例子。伊俄爾科斯王國的老國王埃宋把 他的兒子交由半人半馬的野獸客戎哺養。問題就在於對半人半馬野獸 客戎哺養擬真的難度上。莫里斯不留痕跡地解決了它。他先提到了這 頭野獸,把它混雜在同樣是稀奇古怪的野獸名字中。
它的箭射中熊和狼出沒之地。①
這句話的解釋並無驚人之處。這句偶然提到的話,在三十行詩後 再次出現,位於描寫客戎之前。老國王命令一名奴隸帶著小孩到山腳 下的叢林中去,吹響象牙號角呼喚半人半馬獸出來,它將是(國王警 告奴隸說)一頭面目猙獰的巨大野獸,他讓奴隸跪在它面前。到第三 次提到野獸之前,奴隸帶著孩子一直奉命而行,假裝是對野獸的否 定。國王提醒奴隸一點也不要害怕半人半馬獸。由於他對將要失去的 兒子感到內疚,然後他又想像兒子日後身處森林,生活在目光機敏的 半人半馬獸中;半人半馬獸的這一特點使他們感到鼓舞,因為它是以 弓箭手馳名的。奴隸帶著孩子騎上馬,黎明時分在一座森林前下了 馬,奴隸揹著孩子步行進入聖櫟樹林。奴隸吹響了象牙號角等待著。 那天早晨只有烏鴉在叫,但奴隸開始聽到一陣硬胄碰擊的聲音,心裡 感到有點害怕,他逗著一心只想拿到那支閃亮號角的小孩,以此來分 散自己的懼怕。客戎出現了:我們聽說它以前的頭髮是黑色的,但現 在它的頭髮幾乎全白了,它同人類的鬢髮的顏色沒有多大區別,在前 胸處人形和獸身的轉換處有一隻聖櫟樹葉做成的花環。奴隸跪倒在 地。我們順便說一下,莫里斯可以不把他對半人半馬獸的形象告訴我 們,甚至不向我們描繪一幅它的影象,他只要我們繼續相信他的話就 行了,就像是在現實世界裡一樣。 在第十四卷中,關於美人魚的故事也採用了同樣的手法,不過分
①原文 為英文。
成更多的階段來說明。開始的形象是溫柔的。平靜的大海、帶著柑橘 香味的微風,先是被迷人的美狄亞 聽出來的危險的音樂,毫無戒備 地聽音樂的水手們在聽到音樂聲後臉上流露出來的幸福表情,分不清 樂曲的擬真性事實是以間接的方式描寫的:
據說可以看到女王甜美的臉, 雖然沒有對在海上精疲力竭的水手講。 ② 它寫在美人魚出現之前。雖然美人魚最終被水手們遠遠地看到,但它 們總是保持著一段距離,這情況包含在一個表示情景的句子裡: 由於他們十分接近 看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