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2/4 頁)
“作為條件,仙宗必須不遺餘力地宣傳真正的聖經,讓教會信徒明白他們一直都是被欺騙,被矇蔽的。”
安小軒神色凝重起來。假如這個訊息是真的,那麼將直接攻擊了教會的信仰基底,想必……
但如果那本聖經在仙宗手上,那麼米然又在找什麼?所謂不遺餘力的宣傳又在哪裡?
“看來仙宗並沒有答應。怎麼,你們不相信匿名者的話?”安小軒自知政宗是短板,評論起來也多少顯得底氣不足,“確實,《聖經》在公元時代乃至新紀初期,都一直是最暢銷的書籍,總髮行量幾十億本。想要將這麼大規模的東西隱藏起來,幾乎是不可能的……”
“不,這不是主要原因。”蘇詩雅搖了搖頭,“隱瞞篡改聖經這種事古來就有——要知道,其實公元時代流傳的聖經,也並不是最初的版本,而是尼西亞會議的產物。”
公元時代325年,君士坦丁大帝突然決定奉基督教為羅馬國教,同年舉行了著名的尼西亞會議。那次會議集中了大約300多名主教,強行透過了聖父、聖子同體的信經,從而認定了耶穌的神性。而在那之前的將近400年間,耶穌都只被認為是一名先知,並以這種“終有一死”的凡人身份被記錄在無數的早期福音書中。為了改寫這個歷史,君士坦丁下令編寫了一本新的聖經,並把所有之前的記錄都查禁焚燒掉了。
“而且那些被購買的聖經大多都只是擺設。我們有充分的調查資料可以推斷,真正讀過的人少之又少。”
想到自己連簡讀版都沒堅持看完,安小軒非常認可這個結論。
“還有智慧大戰。那些年人類幾乎面臨滅亡,誰會在顛沛流離的戰亂中還隨身懷揣一本聖經?紙版書籍早就毀的差不多了——就算有個別倖存的,大機率也是由教會保管下來的。後來為了避免人工智慧對我們過於瞭解,電子版的資料曾經經歷了大清洗,並且設定了嚴格的流傳規範。——如果教會覺得真實的聖經對他們不利,完全能夠神不知鬼不覺地都替換掉。”
“而現代的神父們關於聖經的知識幾乎都來自記憶包,修改起來也不是什麼難事。這麼多年過去了,當年讀過原始聖經的人有多少還在世,又有多少還記得清?更不用說拿出證據了。”
“這倒也是。”安小軒表示同意,“所以仙宗為什麼……”
☆、第23章 緣由
“因為宗教狂熱的本性——尤其是一神教。”
謝聖恩也說過類似的話。公元時代的十字軍東征和伊|斯|蘭恐怖襲擊,新紀時代的宗教內亂……無一不是死傷慘重、血流成河。
“公元時代的宗教裁判所你聽說過吧?”
安小軒點點頭。雖然瞭解的不多,但她還是聽說過幾個被當做異教徒的理學先驅,像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天文學家布魯諾,以及人體血液迴圈的發現者塞爾維特。布魯諾提出了日心說,堅持不承認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這個觀點有悖於聖經中的記載,他因此被活活燒死在了羅馬百花廣場。塞爾維特則是因為堅信三位一體是謬誤不是真理,同樣,也被公開燒死在了火刑柱上。
“其中最臭名昭著的西班牙宗教裁判所,從公元15世紀下半葉開始的三百五十年間,活活燒死了三萬多人,判處其他各種懲罰的多達二十九萬多人。更早一些,公元12…13世紀,法國南部阿爾比城裡的民眾,他們也是基督徒,只是因為否認三位一體、煉獄和聖禮這些所謂‘正統天主教學說’,便招來了大規模的鎮壓和屠殺。相似的還有很多,比如聖巴託羅繆慘案——法國天主教徒因信仰的分歧,幾個月內屠殺了上萬的新教信徒——和‘三十年戰爭’,這使歐洲十多個國家生靈塗炭,有些國家人口甚至減少了一半以上,有點像我們新紀時代的宗教內戰。”
蘇詩雅停下來緩了口氣,而安小軒已經聽得目瞪口呆。秉承家訓,她一直對政治宗教漠不關心;儘管覺得神創論有道理,但並不算是某個教派的信徒。雖然先前她模模糊糊地感覺到了黑暗版聖經會對教會造成巨大打擊,但那也僅限於類似政黨醜聞之類的影響力——直到這會兒,她才意識到這件事潛在的破壞力。
“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這項教義本來就是尼西亞會議後才被暗搓搓地被篡改上的——不過顯然當時的人們非常看重耶和華的這個屬性,因此會用盡那樣的殘暴血腥來消滅質疑的人們。
現在這個時代,信徒們也許不那麼在意神是否三位一體,但神一定要是善良正義值得信仰的。如果出現一個證明“耶和華其實是個魔鬼”的事實……不是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