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4 頁)
延千秋萬代之功業……
奏疏連番上表,華太后一再堅持代為攝政,只待孫兒寧燁能夠親政之日,便還政於孫。
寧歌不明白母后為何不順應群臣之意登上帝位,卻要這般忸怩作態。
華太后諄諄教誨:“皇兒,你不懂,這是權術。無帝位之名,即便我治國無方,那幫大臣只會斥我婦人之仁,不會汙我竊國。我自認並不亞於高祖皇帝,不過,一旦我登上帝位,後世評述便會很刻薄,甚至,不公平。”
第九闕 西北啼塞寒(2)
寧歌含笑反問:“母后擔心後世評述?”
華太后頷首,“對,我不想自己被後人寫得不堪入目。”
顯陽殿那夜深談,寧歌知道了多年前的宮中舊事,也原諒了母后。
冬天,終於過去了。北疆卻傳來加急軍報:魏王、徵西大將軍寧夏孤軍深入大漠,三萬鐵騎被殲,主帥被擄。
數日前,西北柔然一萬鐵騎突襲撫冥鎮,驅掠良口二千,並掠走公私驛馬牛羊數十萬。魏王親率三萬鐵騎追擊,追至漠北,大敗柔然一萬鐵騎,追回良口與牛羊財物。無料柔然汗王親率十萬鐵騎火速趕至,殲滅寧兵三萬,擄去魏王。柔然汗王修來國書,若要魏王安然回京,便以西北七鎮交換。
百多年前,柔然某部酋長統一漠北數部,自稱可汗,建立可汗王庭,仿效北寧,立軍法,置戰陣,整頓騎兵;風馳鳥赴,倏來忽往,柔然騎兵迅速成為漠北一支威震漠北,對北寧虎視眈眈的鐵騎。近八十載,柔然時常劫掠北寧西北邊關,掠奪牛羊財物無數,北寧為擴充北疆範圍,連年互相攻戰,多達二十餘次。
為防禦柔然拱衛帝京,北寧修築長城,東起赤城(今屬河北),西至五原(今內蒙古包頭西北),延袤二千餘里,並於西北一線設定個七軍鎮、置戍卒。沃野鎮、懷朔鎮、武川鎮、撫冥鎮、柔玄鎮、懷荒鎮、御夷鎮,七個重鎮恰好連成一道屏障,拱衛帝京。
五十年前,寧歌祖父遷都洛陽,西北七鎮的軍事地位似乎不再那麼重要。因北寧皇室內亂,柔然可汗親率六萬騎攻入雲中,殺掠吏民,攻陷故都,居盛樂宮。寧歌祖父急調關中十萬大軍,御駕親征,射殺柔然可汗,柔然軍心混亂,大敗北逃。
近三十年來,大寧皇室內亂頻繁,權位鬥爭激烈,柔然趁此良機蓄養兵馬、加強兵力,再次威懾北寧。近五載,柔然騷擾不斷,天寧五年秋,柔然突犯撫冥鎮,十萬大軍橫掃而過,一舉攻下撫冥鎮、柔玄鎮、懷荒鎮三鎮。
八百里急報傳至洛陽,軍情火急,華太后即命魏王寧夏為徵西大將軍、羅棟為副帥,領軍十萬,征討漠北柔然。
這一戰,艱苦卓絕。羅棟馳騁沙場三十載,浴血無數,雖魏王欠缺沙場實戰經驗,亦於半月之內將柔然大軍逐往漠北。自此,魏王寧夏遵令駐守北疆,加強西北邊防。
寧歌知道,這一切都是華太后之意,為了阻止自己與二哥的禁忌之情。如今二哥身陷柔然,恐是凶多吉少,母后將會如何處置?馳兵救援,或是割地七鎮?
未料楊策上奏,請戰北疆,願領五萬鐵騎馳援懷朔,救回魏王。華太后未經思慮便下旨,命楊策為驃騎大將軍,二月二十五出發,征討柔然。
大軍行至西郊,卻有一騎自後狂奔而來,楊策聽聞急速奔至的蹄聲,轉首望去,但見湘君公主一身墨色戎裝,按轡策馬奔騰,英姿颯爽,後面跟著一騎,便是綾子。
及至近前,寧歌控韁勒馬,睨住楊策,眼色傲然。
看此裝扮,倒像是遠行。楊策心中已有計較,含笑道:“公主這是……”
寧歌凝望西北,“母后已準我隨軍至懷朔,楊將軍有異議麼?”
楊策望綾子一眼,卻見她猛地低垂了頭,便知公主之言有虛,便挑眉笑道:“並無異議。”
他緩緩抬手,大軍繼續前行。
星夜疾馳,終於抵達北疆。西北邊關,萬里風沙,長風獵獵。
抵達懷朔鎮已近黃昏,長河晚霞如紅錦,彤色落日在凜冽寒風中緩緩降落。
第九闕 西北啼塞寒(3)
已有前鋒先行,通告湘君公主隨軍,安置公主於鎮上府衙。兩位侍女延請湘君公主至內苑,綾子一路遊覽一路評賞,新奇不已,“公主,這內苑雖比不上洛陽,碧樹奇花,石案圓凳,朱欄粉牆,倒也有幾分秀麗景象。”
寧歌駐足於秀堂門前,朝兩位侍女吩咐道:“立即預備浴湯,綾子,與我一起沐浴吧。”
綾子愕然,旋即垂首,彷彿想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