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頁)
不管怎麼說,我很慶幸這個計劃最終被否決了……”
楊波哼了一聲,只有他知道,或許大明曾經輝煌過,但現在它就像一個腳步蹣跚的老人,在群狼的環視下很快就要倒下去了。
畢方濟清了清嗓子繼續講述,耶穌會為此制定了修會規則,對傳教方式不做狹隘的規定,卻要求它的成員必須學會所在國語言,他們認為,在傳播信仰過程中,暴力和軍隊不是必須的,相反可以帶一些農業專家、工程師和內外科醫生去當地……
楊波突然毫無徵兆的打斷了畢方濟的話:“神父,你是說,你們是帶著這些農業專家,工程師和醫生來到大明的嗎?”
畢方濟點點頭:“是的,我之前說過,一共有二十三位傳教士和7000餘冊書籍登船前往大明,可惜大多數在遙遠的路途中迴歸了主懷,只剩下五位倖存者。其中有德國人湯若望,他進入耶穌會之前就是一位著名的數學家和文學家,與義大利的物理學家伽利略同是當時歐洲科學院的院士,還有瑞士人鄧玉函,他是一位天文學家,還有已經去世的金尼閣神父,他一直秉承先驅者利瑪竇提出的“合儒超儒”傳教策略,為我們後來者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畢方濟看著楊波突然從座位上站了起來,搓著手轉圈。他有些不解的望著楊波“一時激動,神父勿怪,不知道那些書籍現在何處?”楊波滿懷希望的看著畢方濟,看到他微微搖頭楊波的心沉了下去。
“路途遙遠兼儲存不善,大多都失落了……”
楊波心裡暗道可惜,臉上卻是不動聲色:“剛才神父說先驅利瑪竇神父制定的上層路線,現在看來似乎並不順利?”
畢方濟嘆了口氣:“利瑪竇神父的設想是好的,他積極與朝野名流交往,企圖用自己的知識去影響他們,從而達到傳播信仰的目的。這原本沒什麼問題,但是終其一生,利瑪竇神父都沒能見到大明的皇帝,最接近的一次也是對著一張空蕩蕩的椅子行禮而已……
“……而與這些達官顯貴走得太近也是弊大於利,先不說失去了宗教的獨立性,還給他們的政治對手提供了炮彈。比如萬曆四十四年的南京教案,又比如利瑪竇神父曾與兵部尚書石星交好,但石星旋即因在與日本談判時主和而被誅!在當地官吏煽動的僧眾攻擊下,利瑪竇神父成了終身殘疾,還要忍受皇帝近臣的勒索,為此神父還曾經入獄半年之久,利瑪竇神父一直渴望著見到皇帝,以獲得在中國傳教的欽準,可惜直到他去世也沒等到。”
楊波哈哈一笑:“我們那位先帝當時正與大臣們慪氣,已經十多年沒上朝了,看來你們雖然提倡積極學習中國文化,將天主教義融合進中國的古代經籍之中。可惜,你們還是不瞭解我中國……”
畢方濟見楊波肆無忌憚的談論萬曆皇帝,不敢擅自介面,卻轉過話頭說道:“確是如此,事實上我們也受到一些狂熱傳教士們的攻擊,他們認為利瑪竇過於遷就大明,影響了天主教的純正性,發展教徒速度太慢了,他們甚至希望採用更為激進的方式來進行……”
楊波搖搖頭:“這與什麼方式沒關係,你們依然還是不瞭解問題出在哪裡,中國人對信仰的態度比較隨便,而且常常相當實際。無論什麼宗教,哪怕是魔鬼,只要他們認為有幫助的話他們會毫不介意的接受,當然,假設他們認為這個信仰無法幫助他們實現願望時,他們也會毫不留情的砸毀這些神像。”
“哦,我的上帝!”畢方濟劃了個十字,滿臉驚訝的望著楊波“我不太明白你的意思……”
“請恕我直言神父,你來大明多久了?招收了多少信徒?”楊波反問“這個……不多,雖然我很努力的傳道,到現在也只有六個信徒而已”畢方濟吞吞吐吐的說道,他彷彿爭辯一般解釋道“這裡的人相對保守,他們信不過我們這些紅夷……”
楊波伸出一隻手慢慢說道:“半年之內,我就可以讓你信徒數量翻倍……”
第二十八章魔鬼的誘惑
“多少?”畢方濟有些吃驚的站了起來:“翻倍?多少倍?”
“一百倍!”楊波肯定的點點頭“就在半年之內……”
“一百倍?那就是…就是六百信徒?哦,上帝啊!”畢方濟臉上滿是震驚和期待,要知道發展信徒不是簡單的倍數增長,而是幾何式增長,要是踏出了第一步,幾年後也許就是幾十萬的規模,那是任何先驅都沒有完成過的豐功偉績啊?這個人行嗎?他甚至連天主教是什麼都不知道啊?
楊波看到畢方濟心神不定的樣子心裡暗暗好笑,中國人的信仰最是包容,無論什麼宗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