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部分(第2/4 頁)
氣冷式勃朗寧重機槍或者大口徑機槍。
漂亮的雙立尾設計時考慮了獨特的“小尾翼容量”風格,並在世界軍用機中首次採用了前三點可收放起落架。
bc18攻擊轟炸機的具體設計引數如下:成員:4人
翼面積:75m2
自重:3400kg
最大起飛重量:6200kg
最大航速:220km/h
續航距離:m
實用升限:5500m
發動機:2x國產“鷹viii”v12液冷式飛機引擎,375馬力武器:
機首:勃朗寧氣冷式重機槍x2,機身後部勃朗寧氣冷式重機槍x3
炸彈:30x50kgor12xgor6x250kg,or1x800公斤mk9改進型航空魚雷bc18由於使用全金屬蒙皮單機殼設計,加上收放式起落架和內嵌式鉚釘已經流線型的機身,使得這架雙發中型轟炸機的最大飛行速度躍升至220公里/小時,堪稱這時代飛的最快的轟炸機。作戰半徑也躍升至880公里!而噸的載彈量比fr18足足多出5倍之多!
設計中的bc18將成為1918年飛的最快的攻擊/轟炸機,當機腹下掛載改良設計的18英寸mk9魚雷時,則成為不擇不扣的堅挺殺手,在1918年美軍用的魚雷主要是21英寸的mk10,重達1000公斤,而英國人18英寸的mk9原型魚雷只有450公斤重,要用來攻擊主力艦顯然有點力不從心。
結果王庚跟朱爾典商量的結果,則是從英國懷特黑德公司轉讓了mk9魚雷的設計圖紙和生產裝置,但加大彈頭裝藥和推進劑,使得中國版本的mk9具有18英寸的修長身軀和比原來mk9更大的破壞力以及射程。
中國版改進型18英寸mk9魚雷的引數如下:魚雷長度:
魚雷自重:800kg
速度:40knots74km/h5,000yd或者25knots46km/h13,600yd彈頭裝藥:tnt234kg
動力:溼加熱4缸燃燒引擎推動,燃料:甲醇bc18攻擊轟炸機預期將在一個月內完成樣機生產,到六月底可以設計定型,到7月末時將完成首批24架飛機的生產,到年底前,月產能將達到96架,當然,隨著兩種型號飛機的定型和生產,引擎的產量將成為重中之重。
對使用鋁合金部件改良,增加壓縮比提高功率,降低自身重量的國產鷹ix飛機引擎,王助給出時間表仍然是1918年三季度完成試驗和定型,在此之前,只能先生產仿製的鷹viii飛機引擎,5月初的仿製引擎產能將在50臺60臺左右,等到九月份,預計月產鷹viii引擎能達到180臺200臺。
整個1918年的四月份對中國青年來說都是一個熱血沸騰的月份,無數青年湧到參戰軍設在各省大中城市的招兵點報名參軍,一年來參戰模範軍的戰績和功勳,已經這支隊伍嚴格的紀律和優良的作風,當然,還有優厚的待遇和崇高的社會地位,都使得參軍報國成為1918年中國青年最熱門的話題和職業。
整個四月份南苑大本營入伍的新兵依然達到了8個補充旅之多,隨著四月底新的一批美援軍火的到達,五月初開始參戰軍的編練工作再一次啟動,一連串眼花繚亂的任命再次從陸軍部發出,這次,在新北洋的團結已經堅如磐石,在中日已經結盟的情況下,在中國幾乎收回了全部失地的情況下,沒人再敢像去年那個河南督軍趙倜那樣對中央說個不字!
五月三日,陸軍部宣佈免去張勳的安徽督軍和長江巡閱使頭銜,調北京將軍府另有任用,張勳所部20營辮子軍交由安徽省長倪嗣沖編遣重組,同時任命倪嗣沖為安徽督軍。
五月四日,陸軍部以駐山東的參戰軍第四師第十旅鹿鍾麟旅為基礎,從南苑增補一個補充旅,加上倪嗣沖整編後的原張勳部隊,組成參戰模範軍第二十一師,以鹿鍾麟為二十一師長,晉升陸軍中將,並任徐州鎮守使,駐防徐州。王庚同時給山東的郭松齡補充了一個新兵旅。
五月五日,陸軍部下令,江蘇督軍李純調北京參戰軍任參謀長,以參戰軍參謀長張作霖為長江巡閱使兼江蘇督軍,李純原轄的北洋陸軍第六師,則加上從南苑派出的一個補充旅後,重新編練重組為參戰軍第二十二師,由張作霖兼任師長,駐防南京。
五月六日,陸軍部下令,淞滬護軍使盧永祥調北京南苑任參謀本部副參謀長,其所部原陸軍第十師加一個南苑補充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