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部分(第3/4 頁)
第五百一十二章 來是康姆去是狗
1918年7月15日8:45烏法聯軍司令部b。佩佩利亞耶夫終於作出了選擇,決定留下來擔任新成立的伏爾加聯盟自治政府的總理,領導這個八字還沒一撇的政府,當然,王庚也笑著答應了這廝的請求,等有了合適的總理人選,佩佩利亞耶夫還要帶兵上前線去打仗,烏法戰役中這廝帶領四個白衛軍步兵師守衛西北防線,壓根就沒打過癮。
而後期戰果最大的追擊戰和殲滅戰中,俄國部隊中大出風頭的是彼得羅維奇和謝爾蓋的烏拉爾騎兵第二軍,聯軍中的俄國步兵師無論是烏法第一集團軍還是從烏拉爾山脈以東過來的西伯利亞第一集團軍,整個就是在長途跋涉拉練了,追上並解決戰鬥的都是高機動性的騎兵部隊。
好在這個新成立的伏爾加聯邦自治政府的工作量不大,因為從烏法大平原上疏散到烏拉爾山脈以東的老百姓要回來至少也得一個月之後,很多人攜家帶口背井離鄉去了西西伯利亞後定居了下來,並且從西西伯利亞政府那裡分到了土地耕種,打算長期定居下去。
烏拉爾山脈以東的西西伯利亞各拓荒點和定居點雖然各方面條件還不能算太好,但至少社會秩序安定有序、又沒有戰爭的威脅,當地政府不但分配了土地、提供了種子、農具和牲口,在秋收前還為蜂擁而至的移民定期發放免費口糧。
對經歷了翻天覆地的社會動盪和大饑荒的俄國流民來說,有地種、有糧食吃,沒有戰爭,沒有流竄的土匪和敗兵來搶劫禍害,這就是1918年全俄國老百姓嚮往的天堂了,何況,在定居點和墾荒點,如果是移民家庭自己開荒的地,按家庭人口算,人均四十畝以內的歸移民家庭所有,超過四十畝的,以最近一年的土地市場價由政府收購後租賃給別的無地的農民家庭耕種。
並且,根據在烏拉爾山脈以東的聯軍控制區域已經廣泛開展的《土地臨時管理辦法》,任何移民家庭,從政府手中租賃耕種的土地,上交的田租稅賦嚴格按照《三七五減租條例》的規定執行,也就是不超過土地實際收穫的37。5%。
並且,一旦從政府手裡租賃的土地耕種滿五年並按期交納田租,五年後這些土地便可歸農民所有,當然,土地管理辦法的最重要一條則是,所有土地不得擅自買賣共和轉讓,超過人均40畝限額的部分,只能出售給政府。
什麼是天堂?這就是天堂,在1918年的烏拉爾山脈兩側,有地種、有飯吃、政府提供土地和種子、農具、牲口,合法居民的生命和私人財產神聖不可侵犯,這就是無數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從來都沒享受或者奢望過的天堂。
聯軍控制下的西西伯利亞大平原地廣人稀,乃是亞洲第一大平原,世界第三大平原,南北長2000千米,東西寬1500千米,面積260萬平方千米。
西西伯利亞平原南部海拔220~300米,中、北部海拔50~150米。自北而南,苔原、森林、森林草原、草原景觀平行分佈,具典型的緯度地帶性分佈規律。大部分地區為亞寒帶針葉林所覆蓋。
平原上河流眾多,有葉尼塞河、鄂畢河、額爾齊斯河、塔茲河等河流。中部和北部人口密度較低,西西伯利亞平原近260萬平方公里的區域內,沼澤和森林密佈,農牧業區主要集中在南部氣候溫和的地區,主要出產小麥和肉類,可耕地面積只有二十分之一不到,大概10萬平方公里左右,約1。5億畝。
在王庚前世,西西伯利亞大平原到最多時人口達4000萬之多,不過在這個時空的1918年,西西伯利亞平原原本的居民只有200萬人口多點,隨著烏拉爾山脈以西俄國內戰的大規模爆發,這半年中大概有300多萬流民攜家帶口的透過了烏拉爾山口,來到了西伯利亞大平原上,整個西西伯利亞自治政府登記在冊的居民達到了500多萬人,約120萬戶的樣子。
在機械化耕種在農業普及之前,在這1918年的西西伯利亞平原上,一個壯勞力要耕種四十畝地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所以,雖然《土地臨時管理條例》中規定的人均土地上限是四十畝,但一個三口之家往往也只選擇耕種了四十畝土地,政府嚴禁農民將土地拋荒,甚至,如果你名下有四十畝土地,但如果其中20畝拋荒沒有耕種的話,下一年這20畝地就將被政府收回。
那些人口多壯勞力多的大家庭才能耕種到100畝地以上,當然,真正要把西西伯利亞南部這近1。5億畝的可耕地開發出來,沒有幾年時間基本不可能,但是,被蘇俄紅色恐怖和餘糧徵集制度,一切工農業產品歸蘇蘇維埃的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