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部分(第2/4 頁)
“察裡津”,十八世紀起為軍事要塞。水陸交通要衝和貿易中心。伏爾加河頓河運河鑿通後,成為俄羅斯歐洲地區東南部水陸交通樞紐,是伏爾加河下游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工業以機械製造(拖拉機、船舶、石油裝置及建築機具)、電力、優質鋼冶煉、煉油(年加工能力800萬噸)及石油化工為主。還有鍊鋁、木材加工等,有幾所高等學校和多處科研機構。
8、烏拉爾斯克州(ypaльckaro6лactь)最早再1868年設立,屬俄羅斯草原總督區。面積32。37萬平方公里,人口為85萬人。首府烏拉爾斯克。這裡也是孫良誠部南下千里迂迴後攻克的第一座大城市。
烏拉爾斯克在十月革命後本來同樣屬於哈薩克草原上的阿拉什自治共和國所有,後來烏拉爾哥薩克和白衛軍來了,再後來蘇俄紅軍又來了,最後是聯軍孫良誠部打著阿拉什自治共和國的旗號一舉攻克了這裡。
當然,此刻烏拉爾斯克州也好,烏拉爾斯克也好,都成為伏爾加聯邦的組成部分,要不是哈薩克草原太大,王庚這會兒又騰不出手來,那個朝不保夕的阿拉什自治共和國早就被一舉拿下,看在對方一直是支援協約國聯軍的份上,王庚把阿拉什自治共和國納入伏爾加聯邦的計劃暫時往後放了放。
首府烏拉爾斯克在烏拉爾河右岸。人口15萬,乃是哈薩克草原上的古城之一。1613年建為要塞。十九世紀曾為貿易中心。鐵路要站和河港。工業以肉罐頭、魚、奶製品等食品加工以及皮毛、氈靴,製革等輕工業為主。
一個新成立的伏爾加聯邦,洋洋灑灑統轄著八個州和自治共和國,總面積達94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約740萬,在伏爾加聯邦的北面,是喀山方向的高爾察克的全俄臨時政府。
在伏爾加聯邦的西面,是蘇俄,西南是烏克蘭自治共和國,南面則是克拉斯諾夫和鄧尼金領導的頓河白衛軍盤踞的羅斯托夫州、阿斯特拉罕州和卡爾梅克州,因為名義上頓河白衛軍也屬於高爾察克的全俄臨時政府,同時由於伏爾加聯邦剛搭起架子來,所以王庚暫時沒打算去動南邊這三個地方。
第五百三十八章 曙光乍現
從1918年7月17日到7月19日午夜12點,三天時間裡,蘇俄從薩拉托夫以南撤退了所有的蘇俄紅軍、赤衛隊、工人糾察隊和當地蘇維埃政府官員和家屬,所有向北的列車都爆滿,傾向布林什維克的普通老百姓根本擠不上車。
多數人只能拖家帶口趕著馬車向北行,所有道路都被塞的滿滿的像蝸牛一樣緩慢難行,伏爾加聯邦自治政府的先遣支隊從7月17號就陸續在蘇俄政府的聯絡員的陪同或者是監視下進入了薩拉托夫沃羅涅日庫爾斯克及以南地區各大城市和鄉鎮。
伏爾加聯邦的先遣支隊由聯軍的裝甲和騎兵部隊組成,為了搶時間,駐守薩馬拉的孫良誠裝甲第一師承擔了主要的出兵任務,輔助是的烏拉爾騎兵第一師和日本第四騎兵聯隊的部隊,不過這先遣支隊肩負的並不是打仗的任務,而是監督蘇俄方面北撤,並交接和維持當地的治安。
同時,也是伏爾加聯邦自治政府的特派員代表的護衛儀仗隊,雖然由於佩佩利亞耶夫自治政府的人手遠遠不足,大部分的特派員代表,都是從聯軍中的俄國部隊中抽調而來。
進駐薩拉托夫沃羅涅日庫爾斯克的先遣支隊基本都是團級規模,一箇中國裝甲營、一個俄國騎兵營加一個日本騎兵中隊和一個裝備道奇卡車的後勤輜重營。
伏爾加左岸縱橫交錯發達的俄國鐵路網,加上最高的鐵路使用優先順序,使得伏爾加聯邦自治政府的先遣支隊在最短時間內進駐到了需要接受的各大城市,至於中小城市和鄉村,沒有十天半個月的折騰,且進駐不了。
當然,要廣而告之這片土地上的人民,改天換日的時刻到了,有更快捷的辦法,聯軍航空隊的飛機在這94萬平方公里的城市和鄉村上空撒下了無數的傳單,傳單使用了俄文、中文、日文三種文字。
這傳單上告訴這片土地上的所有老百姓,根據和蘇俄政府達成的正式和約,這裡已經屬於新成立的伏爾加聯邦,這片土地上的所有願意加入伏爾加聯邦老百姓,即日起,他們的人身安全、私有財產都受到伏爾加聯邦政府的保護。
傳單上特別強調,這片土地上所有之前被蘇維埃沒收的土地、宅院、工廠和礦山,都將被伏爾加聯邦政府發還給原來的財產所有者,與此同時,伏爾加左岸的薩拉托夫州、沃羅涅日州、庫爾斯克州和察裡津州,將和伏爾加聯邦其他幾個州一樣,同時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