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部分(第3/4 頁)
好將軍。就算趙興一貫的臉厚,看了二人的吹捧,一時之間臉上都有些掛不住。
“二位‘實事求是’,記錄詳實,言辭鑿鑿,果然不負所托。”趙興笑眯眯地誇獎了韓胤和雷薄,“為了防止異日有人詆譭於吾,二位今後權且留在吾帳下聽用,有事之時也好做個見證!”
“多謝將軍賞識,吾等敢不從命!”韓胤和雷薄也不敢反對,老老實實地做了趙興的跟班,今後在趙興手下跑個腿,打個下手。
經過陳宮和李孚等人潤色過的奏章,在暗影隊員的快馬加鞭之下,經壺關,過箕關,再南下投入洛陽,比棲棲遑遑返回洛陽的袁術還要快了兩天抵達洛陽。趙興讓人將奏摺抄錄了好幾份,分頭送給了監國太子身邊的王越,大將軍何進,司徒王允、太尉袁隗,以及左中郎將皇甫嵩、右中郎將朱儁,只恐天下人不知袁術棄城而走,不顧廣平百姓死活……
第72卷 第573節:笑裡藏刀第十計 (18)
好不容易逃回洛陽的袁術,一進袁府便滿臉淚花地找到叔叔袁隗,將自己遭受的非人待遇一口氣述說了個詳細。沒想到袁隗聽了袁術添油加醋的小報告,臉上一點生氣的表情也沒有,只是順手丟給了袁術一道奏摺。袁術從書桌之上撿起奏摺,只看了幾眼便放聲大嚎:“韓胤、雷薄真乃小人也,枉我昔日手足相待!”
“叔父,這是趙興使的陰謀詭計,他早就有意染指廣平,這次趁著率兵北上協助盧植剿匪的名頭,命人假扮黃巾,設計賺了廣平!”袁術一臉淚花地望著袁隗說道。
“唉,公路所言吾又何嘗不知,可我們手裡根本沒有任何把柄。反倒是那小兒挑唆韓胤、雷薄先發制人,將你棄城而走的事實搞得天下皆知!如今你再說些什麼,天下有誰能信?”袁隗嘆一口氣,有些無可奈何地說道。
“還請叔父出面維護於吾,袁家不能讓那奴婢所生之人掌握在手中!”袁術一臉哀求地說道。
“放肆!事到如今,汝仍不知悔改,如今外敵當頭,卻急於兄弟閻於牆,豈不是親者痛仇者快?本初雖非嫡出,卻也是吾袁氏後人,如今在冀州已經站穩腳跟,比起汝來,不知強上多少!”袁隗指著袁術鼻子大聲怒罵。
“叔父教訓的是,孩兒記下了。”儘管心裡對袁紹的恨意更重一分,但袁術知道此時不是激怒袁隗的時候,只好假裝恭敬地承認了錯誤。
“罷了、罷了!為了袁氏一門,今次吾且原諒於你。近日風頭正緊,你且在府裡躲避一些時日。等風頭漸過之後,吾親自出面,為你求得南陽太守一職。南陽是吾袁家祖墳之地,經過百年經營,基礎牢固,你去了倒也省心……”袁隗最後還是想著袁家的利益,準備鼓動太子下旨,讓袁術去剛剛被皇甫嵩收服的南陽出任太守。
第二二七章劉表笑著去荊州
趙興的一道“黑狀”,沒有告倒袁術,卻也先發制人地堵住了朝廷各勢力的悠悠眾口。更讓趙興沒有想到的是,他朝著袁術開炮,打中了樹上的鳥窩,掉下來的鳥蛋卻砸中了朝廷裡的另外一個人。此人名為劉表,字景升,山陽高平人(今山東微山縣)。
劉表姿貌溫偉,少時知名於世,與同郡人張隱、薛鬱、王訪、宣靖、公褚恭、劉祗、田林等八名文士,被世人稱之為“八顧”。新任大將軍何進有感於自己屠戶出身,府中幕僚比之袁氏、曹氏等族,頗為稀疏,甚少名士,是故廣招天下賢達。劉表因為名頭極大,加之為魯恭王劉佘後代,名符其實的漢室宗親,因此被何進闢為大將軍府曹掾,出任北軍中候。
第72卷 第574節:笑裡藏刀第十計 (19)
黃巾禍亂天下之時,原荊州刺史王睿為亂民所殺,直到近日皇甫嵩平定了南陽黃巾禍亂,朝廷與荊州的道路方又開通,需要趕緊任命一位刺史前往荊州主持剿匪大局。本來袁隗聯合張溫以及王允等人,準備力薦袁術前往荊州擔任刺史的,沒想到趙興一道關於袁術“甚懼黃巾,不顧百姓,棄城自逃”的黑狀,沒有告倒袁術,卻給想提拔重用自己人的何進送來了藉口。
何進拿著韓胤、雷薄兩人的奏章,指著鼻子問袁隗和張溫等人,搞得大家灰頭土臉的,不敢分辨。隨後何進上表太子和靈帝,推薦劉表出任荊州刺史一職。不久之後朝廷便下發了任命公文,為了從政為官而苦等了二十餘年的劉表,如今已經年過不惑,終於迎來了自己的春天。
儘管由於通往荊州的道路上,擋路的南陽黃巾已經基本平復,但仍然有一些地方還有賊匪和強盜在橫行。劉表無法直接上任,於是匿名獨身趕赴荊州,歷經一番坎坷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