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4/4 頁)
都認為該去投靠勢力強大的袁紹,唯獨賈詡力排眾議,說服張繡第二次投降了已成死敵的曹操。
當時所有人都認為張繡與曹操有殺子之仇,曹操一定不會原諒,可賈詡偏偏算準曹操在大戰之際,一定會優待張繡,以示容人之量。等到袁紹失敗以後,大家都稱讚賈詡有遠見,預見到了袁紹的敗亡,為主公張繡找了一條好出路。
這個決策被視為賈詡最精彩的謀略之一,一直到現在還被人拿來證明賈詡的英明。
可我們仔細想想,這個決策裡,真正得利的是誰呢?
絕不是張繡。
張繡殺了曹昂,與曹操已是死仇。即便大戰在際,曹操不敢對他動手,也早晚會用其他手段把這股怨氣發洩出來。後來的歷史證明,曹昂始終是曹操的一個心結,所以他才暗中授意曹丕,終於逼死了張繡。假如張繡去投奔袁紹,或許無法改變官渡之戰袁紹失敗的命運,但至少要比在曹操麾下要安全多了。
深諳人性的賈詡,對這一點不會毫無覺察,可他還是義無反顧地說服張繡去投降曹操。
當張繡宣佈投降以後,曹操高興地握著賈詡的手說:“讓我信重於天下的人,是你啊。”聽到沒有,曹操用的是第三人稱單數,單指賈詡,沒有張繡。
張繡付出了極大的代價,錯投了主公,埋下了殺身之禍,所換來的,不過是賈詡一個人的名聲大噪。
更絕的是,沒有人會因此指責賈詡,因為張繡確確實實地得到了曹操的禮遇,大家只會讚美賈詡的先見之明。至於張繡投靠曹操以後會發生什麼,那就不是賈詡的責任了。
獲取了最大利益,規避了最多風險,還叫任何人都挑不出錯。賈詡的手法之絕,令人歎為觀止。
可見賈詡當初投靠張繡,只是利用這個單純的青年來提升自己的價值,然後待價而沽,踩著張繡的肩膀攀爬上更高、更安全的位子。他為張繡打造的每一步規劃,最終都是為了自己。張繡就如同是一株喬木,被賈詡這根藤蔓死死纏住,表面上兩者共生,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