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3/4 頁)
可是宛城一戰,讓她的人生出現了轉機。
曹昂之死與丁夫人的被廢,一下子讓曹氏一族騰出來兩個至關重要的位置。而卞夫人和她的三個孩子,就是這兩個位置最有利的競爭者。
這對卞夫人來說,可真是一個意外之喜。
然而,當我們再回想起曹操在宛城逃亡時的離奇經歷,不禁要湧出一個疑問:“這,真的只是意外之喜嗎?”
對卞夫人來說,什麼樣的宛城之戰才是最有利的結局?是曹昂死亡,曹操不死。這樣一來,她既可以確保世子之位得手,又可以確保曹氏勢力的興旺發展。
這是一件機率極低的事情,根本不必指望能碰到——但如果有什麼人有意識地在背後推動,這件事發生的機率,便會大幅上升……
在那一夜,張繡軍放過了最大的目標曹操,卻殺死了沒有抵抗能力的曹昂,彷彿他們不是張繡和賈詡的部署,而是嚴格按照卞夫人的利益圖紙來行動。
儘管根據破案邏輯,最大受益人不等於是兇手,可這一次,實在是有些太過嚴絲合縫了,不得不讓人懷疑是否有人為操作的痕跡。
奪嗣,本來就是歷史中最為醜惡的事情之一。在權力面前,親情道德什麼的全都要退居二線。即使用最大的惡意去猜測,有時候都無法觸及它的極限。
當我再一次在史料中翻檢的時候,猛然發現,宛城之戰的結局,遠遠要比想象中更符合卞夫人的利益。這片籠罩在宛城上空的黑幕,陡然被扯開大大的一片。
曹丕在《典論》裡曾經自敘平生,他寫道:“建安初,上南征荊州,至宛,張繡降。旬日而反,亡兄孝廉子修、從兄安民遇害。時餘年十歲,乘馬得脫。”
原來當時在宛城的,不只有曹昂、曹安民和典韋,還有日後的魏文帝曹丕!
他當時只有十歲,也跟隨父親來到了宛城。襲營事件發生以後,曹丕騎馬獨自跑掉了。看看,年僅十歲的曹丕逃過了賈詡的精密圍殺,逃過了西涼騎兵兇悍的追擊,不但活了下來,而且完好無損——這已經不能用奇蹟來解釋了。
我們看到,賈詡安排的這一次襲營,實在是一次無比精確的打擊:殺死了世子曹昂,卞夫人的丈夫曹操乘馬得脫,卞夫人的長子曹丕乘馬得脫。不僅完美地幹掉了卞夫人希望消失的人,而且放跑了所有卞夫人希望活下來的人。
這一切,就像是卞夫人與賈詡早就商量好的一場戲,每一個轉折,每一個人物的結局,都被指令碼早早安排妥當。卞夫人和賈詡,這兩個八竿子都打不著的人物,卻在宛城聯手上演了一出精彩的陰謀大戲。
也許有人會問,卞夫人在這裡獲得了足夠的利益,她有動機;可是賈詡呢?他做這一切,又是為了什麼?他輔佐的張繡能從這次叛變中得到什麼好處?
答案是,張繡得不到任何好處,他只是賈詡手裡一枚可悲的棋子。而賈詡,在這次策謀中可是收穫多多。
縱觀賈詡的一生,我們會發現,這個人雖然智謀無雙,但卻是一個極端的利己主義者。他的所有行動,都是從維護自己利益出發的。
當初董卓身死之後,西涼將領們要撤回關西。賈詡意識到,自己沒有兵權,一旦王允反攻倒算,他沒有反抗能力。於是賈詡給西涼諸將獻了毒計,慫恿他們一起反抗殺回長安。
在長安城裡,他意識到李傕、郭汜的胡作非為早晚要完蛋,便有意識地給漢臣們施捨些小恩小惠,賺取聲望,然後抽身離開,投奔段煨。
當他意識到段煨要威脅到自己生存的時候,又一次毫不猶豫地離開,找到了張繡。張繡對於賈詡來說,是一個很理想的主公:戰力很強大,但沒什麼腦子,對賈詡言聽計從,容易控制。
仔細分析就能發現,賈詡對張繡的每一步安排,都是處心積慮、精心計算的。賈詡在張繡帳下,一共為他做了三次至關重要的決策。
第一次決策是淯水降曹。這一次投降,是賈詡施展他驚人謀略的前奏,目的只是為了把曹操騙來宛城。
接下來,便是賈詡慫恿張繡在宛城叛曹。這一次叛變的結果對張繡來說一點好處也沒有,只是平白惹起來曹操滔天的仇恨。
對於賈詡呢?他在策劃時故意放走曹操、曹丕,殺死曹昂,對卞夫人施了一個巨大的人情。這份人情既是恩情,也是要挾,為賈詡日後在曹氏的生活埋下了一個伏筆。換言之,賈詡透過這兩次反叛,拿張繡的政治生命換來了給自己的一份偌大的好處。
第二次決策,是在袁、曹交戰的時候。當時大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