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3/4 頁)
前奏。
“就是它了!”此時我指著地面上的一截輪胎印記說道。
“什麼?你能確定?”
“對,我來回觀察了好多遍,就是它!嫌疑人是駕駛汽車拋屍。”我相當肯定地回答。
葉茜眯著眼睛,朝地上瞅了瞅:“這不就是一條普通的輪胎印嘛,能看出什麼玄機?”
“我能透過輪胎的花紋去判斷這輛車的整個行駛方向和行駛狀態。”
“這花紋我沒看出來有什麼特別之處啊。”
“壩子上全部都是泥土地,因為天氣炎熱,很多泥土顆粒膨脹後脫離了地表,在路面形成了泥土層,車輛碾壓後會留下很清晰的輪胎痕跡。”
“嗯,這個我知道,說重點。”這天氣一熱,人的心情也會因為環境變得急躁起來,葉茜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
我擦了一把臉頰上的汗水解釋道:“這種在塵土表面留下的輪胎痕跡,我們一般都叫作塵土花紋。花紋形態會因車速不同而變化。車輛在行進過程中,輪胎連續向前滾動,在輪胎後方產生空氣渦流。車速慢空氣渦流小,塵土所受到的作用小,此時塵土的花紋形態呈弧狀,並從輪胎痕跡兩側向中心匯聚,匯聚點的指向為行車方向。相反,車速快時,塵土花紋在輪胎痕跡上呈現樹枝狀,樹枝展開的方向為行駛方向。透過這兩點,我判斷出這條輪胎痕跡先是從壩子東面上來,然後往西行駛,在行駛的過程中時快時慢,最後在西邊不遠的地方掉頭離開。離開的過程是一直加速,沒有任何停頓。”
“你是說,嫌疑人駕車上壩子後的這一段路因為要選拋屍的地點,所以才時快時慢?等拋屍結束以後,就一溜煙地逃離了現場?”
“看來你的分析能力有了長足的進步。”我衝她豎起了大拇指。
“那是!”葉茜跟我從來就沒個正形,噘著嘴巴很自豪地回答。
“如果說剛才你說的有可能是猜測的話,我下面的分析才是壓箱底的東西。”我衝她一臉壞笑。
“我暈,你還有保留曲目?”
“Sure(當然)!”
“快說來聽聽。”
“透過這個車輪印,我能看出駕駛車輛的人在壩子上由東向西行駛的這一段距離,相當緊張。”
“哦?”
“如果他心裡沒有鬼,形成的輪胎痕跡會比較均勻、清晰。但是你看看這段痕跡,彎曲幅度大,有大量的拖印和滑移的情形,而且還有大量的緊急剎車痕跡,這說明這個駕駛人當時在駕車的時候很緊張,你說他在緊張什麼?”
“因為後備廂有具屍體!”葉茜假裝打了一個冷戰,露出很害怕的表情,配合我說道。
“邊兒去!懶得理你,我喊明哥他們。”看著她扮出來的鬼臉,我沒好氣地說了一句。
明哥在聽了我的介紹以後,前前後後仔仔細細地觀察了嫌疑人的整條來去路線。
“從車輪的寬度來看,應該是中高檔的越野車!”
明哥給出的結論,跟我的判斷如出一轍。輪胎寬度取決於輪胎的規格和形式,同種規格的輪胎充氣之後其斷面寬度是一定的,雖然相同的輪胎在不同的氣壓和負載下,其輪胎痕跡的寬度會發生變化,但就這個現場來說,並沒有出現這種情況。
一般情況下,輪胎越寬,能提供的抓地力就越大,相同條件下可以提供更高的摩擦力,這摩擦力一大驅動力就越大,如果大家留心觀察的話,會發現很多賽車的輪胎都比較寬,其實就是這個原因。當然輪胎寬了,行駛的阻力增大,會導致油耗增高,所以家庭用車的輪胎都不是很寬。
就這個現場而言,車能行駛在這崎嶇不平的壩子上,說明它的底盤很高,再加上現場留下的輪胎印記的寬度,判斷出是一箇中高檔越野車並不是什麼難事。
“走,咱們去看看汽車轉彎的方向!”明哥手一揮對我們說道。
八十三
目前嫌疑車輛的輪胎印記已經確定,那麼車輛的轉彎方向就有可能是兇手的拋屍點,在這裡或許能找到與案件有關的物證,比如最常見的菸頭、唾液斑等等。
在明哥的召喚下,我們一路小跑,找到了河壩上一處塌陷比較嚴重的位置,碎土向北延伸,形成一個斜坡可直達河面。
看著眼前這長滿枯草的斜坡,我心裡是說不出的滋味,因為在這種環境下,根本留不下任何足跡。我本想著能從鞋印上分析出作案人的一些特徵,看來這個想法只能泡湯。
“賢哥,你有沒有找到菸頭什麼的?”我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