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1/4 頁)
中有一人,很吸引大家的注意,這個人並不一定長得漂亮,表面上也無特別之處,但他使人心裡的感覺與其他人就不同,這就叫“風度”。
“功名看器宇”
,就是這個人有沒有功名,要看他的風度。“事業看精神”
,這個當然,一個人精神不好,做一點事就累了,還會有什麼事業前途呢?
“窮通看指甲”
,一個人有沒有前途看指甲,指甲又與人的前途有什麼關係呢?
絕對有關係。
115
201論 語 別 裁
根據生理學,指甲是以鈣質為主要成分,鈣質不夠,就是體力差,體力差就沒有精神競爭。 有些人指甲不像瓦型的而是扁扁的,就知道這種人體質非常弱,多病。“壽夭看腳踵”
,命長不長,看他走路時的腳踵。 我曾經有一個學生,走路時腳根不點地,他果然短命。 這種人第一是短命,第二是聰明浮燥,所以交待他的事,他做得很快,但不踏實。“如要看條理,只在言語中”
,一個人思想如何,就看他說話是否有條理,這種看法是很科學的。 中國這套學問也叫“形名之學”
,在魏晉時就流行了。 有一部書——《人物誌》,大家不妨多讀讀它,會有用處的,是魏代劉劭著的,北魏劉昺所注,是專門談論人的,換句話說就是“人”的科學。最近流行的人事管理,職業分類的科學,這些是從外國來的。 而我們的《人物誌》,卻更好,是真正的“人事管理”
、“職業分類”
,指出哪些人歸哪一類。 有些人是事業型的,有些人絕對不是事業型的,不要安排錯了,有的人有學問,不一定有才能,有些人有才能不一定有品德,有學問又有才能又有品德的人,是第一流的人,這種人才不多。以前有一位老朋友,讀書不多,但他從人生經驗中,得來幾句話,蠻有意思,他說:“上等人,有本事沒有脾氣;中等人,有本事也有脾氣;末等人,沒有本事而脾氣卻大。”這可以說是名言,也是他的學問。 所以各位立身處世,就要知道,有的人有學問,往往會有脾氣,就要對他容忍,用他的長處——學問,不計較他的短處——脾氣。 他發脾氣不是對你有惡意,而是他自己的毛病,本來也就是他的短處,與你何關?你要講孝道,在君道上你要愛護他,尊重他。 我有些
116
為 政 第 二301
學生,有時也大光其火,我不理他,後來他和我談話,道歉一番,我便問他要談的正題是什麼?先不要發脾氣,只談正題,談完了再讓你發脾氣。 他就笑了。第二部應該研究的書是什麼呢?就是黃石公傳給張良的《素書》,這一部書很難說確是偽書,但它也的確是中國文化的結晶。 對於為人處世及認識人物的道理,有很深的哲學見解,也可以說是看相的書,他並不是說眉毛長的如何,鼻子長的怎樣,它沒有這一套,是真正相法。 眉毛、鼻子、眼睛都不看的,大概都看這個人處世的態度和條理。 孟子也喜歡看相,不過他沒有掛牌,他是注意人家的眼神,光明正大的人眼神一定很端正;喜歡向上看的人一定很傲慢;喜歡下看的人會動心思;喜歡斜視的人,至少他的心理上有問題。 這是看相當中的眼神,是孟子看相的一科,也可說是看相當中的“眼科”吧!
孔子觀察人談原則。“視其所以”
——看他的目的是什麼?
“觀其所由”——知道他的來源、動機,以法理的觀點來說,就是看他的犯意,刑法上某些案子是要有了犯意才算犯罪,過去中國人不大打官司,喜歡打官司的叫作訟棍。 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人被控用刀殺人,這是有罪的,要償命的。 有訟棍要被告一千兩銀子,包可無罪。 被告為了保命,就是上當受騙,也只好出這一千兩銀子了。而那個訟棍得了銀子,將送出去的公文抽回來,將“用刀殺人”的“用”字,輕輕加了一筆,變成“甩”字,於是“甩”刀殺人,沒有犯意,是無罪的。還有滿清時候,祭孔大典,凡是參加的人,是不得在祭
117
401論 語 別 裁
典中東張西望,或轉頭回身說話的,否則就犯了“大不敬”
,重則殺頭,輕則坐牢,至少是免職永不錄用。 有一次,一位督撫率領部屬祭孔,在部屬中同僚有隙,某甲到皇帝面前,告某乙在祭典中回頭說話,於是皇帝下命令督撫查明這件事。督撫一接到聖旨,惶恐得不得了,最後從部屬中,找來了平日最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