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2/4 頁)
南容學問、人品等修養的考察有何觀感?一個時代——社會上了軌道的太平時代——就需要像南容這樣的人才。 他不會埋沒,一定會出頭。 南容的才具由此可見。 但是,凡有才具的人,多半鋒芒凌厲,到不得勢的時候,一定受不了,滿腹牢騷,好像當今天下,捨我其誰?如果我出來,起碼可比諸葛亮。 有才具的人,往往會有這個毛病,非常嚴重!南容的智慧、才具是不會被遺棄的,太平治世自然少不了他;一旦到了混亂的時代,才能越高的人,艱難險阻也越多,甚至生命也越危險,但南容不會。 因為當社會亂的時候,也有善於自處、清以自守之道,他絕不會遭遇殺身之禍,可以免於刑戮。 換句話說,他擅於用世。 不但有用世的才具,也擅於自處之道。 因此孔子把自己的親侄女嫁給他。我們把這兩節合起來研究,就可見孔子處事有一定的原則。 南容雖然善於自處,但公冶長在學問修養上,有更深的
233
022論 語 別 裁
功夫,所以遭遇困逆還能夠不怨不尤,涵養得平平淡淡。 事實上比起來,他認為公冶長比南容更了不起。 但是假如孔子把侄女嫁給公冶長,很可能遭到社會的批評,說他沒存好心,把侄女嫁給坐過牢的公冶長,而把自己女兒嫁給世家公子的南容。 可是他的做法,恰恰相反。 在這些地方,我們雖有作吹毛求疵研究之嫌,但它是一個事實。 重點在於“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於刑戮。”這兩句話是孔子處世的原則。 一個人如何做到治平之世,才具不被埋沒;混亂之際,不會遭遇生命危險,實在頗為不易。第三個評論的學生為子賤。 子賤姓宓,名不齊,子賤是他的號。 這是年輕人,《史記》上記載他比孔子少三十歲,《家語》記載他比孔子少四十多歲,到底小多少歲?
在這裡不是主題,反正這是孔子晚年所收的學生,以全部精神培植的年輕人之一。 孔子對他的評語:
子謂子賤,君子哉若人,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
孔子大概在這裡對學生們有所感嘆。 他說,子賤真了不起,是一個君子。“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周公之後封於魯,魯國儲存的文化風規,是周代文化的代表。 從春秋戰國直到秦、漢之間,都是如此,也是中國文化中心的所在。 但是從這一節上,我們也可以看到,當時的人,對魯國文化也有感嘆,指出文化要沒落了,至少一些人物已經沒有了。 孔子特別提出子賤對同學們說,你們看,不論內在的修養品德,或者發揮於外的才能,宓子賤都可稱得上是一個君子;假使現在有人認為魯國沒有一個君子,那麼子賤這個人不就是君
234
公冶長第五12
子嗎?
如果說這人不是君子,還有什麼人可以說是君子呢?
在此隱約透露出:第一,文化精神教育的目的,是在於培養承先啟後的繼起人才。 第二,注意獎勵後起之秀,導之使他發揚光大。以上是孔子對學生學問、德行的評論。講過了三個人,下面是文章中的一個插曲,也等於一個轉捩點。 由此更顯得《論語》文章的活潑。
高高山頂立
子貢問曰:賜也如何?子曰:女器也。 曰:何器也?曰:瑚璉也。
子貢看見老師評論了三個同學,自己忍不住了,突然起來發問,老師!
你看我怎麼樣?
孔子對他說,你是個東西。我們曾經提到過,中國人罵人的習慣,往往會說你是什麼“東西”?
人要構成一個東西,可也真不容易,等於說你有什麼名堂?我自己想想,的確什麼名堂都沒有,只會吹牛。 可是在這裡孔子等於說子貢,你已經成了一個典型了。子貢又再問,那我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呢?孔子說,你是個瑚璉。“瑚璉”是古代的玉器,這個玉器,還不是民間普通老百姓可用的。 是古代用來供於廟堂之上的,相當於中央政府、皇宮的佈置,擺在上面,非常精潔莊嚴。 為什麼呢?它是“高”
、“貴”
、“清”的象徵。 子貢形成這種精神的典型,未免有點太高、太
235
22論 語 別 裁
貴、太清了。 古代要在國家有大典的時候,才請出瑚璉來亮一下相。 平常的時候,只好鎖在櫃子裡藏起來,保護起來。一天,同學拿了張鈔票說:“好髒,要當心細菌。”我說:“這就是人生哲學的寫照。”
人如果拿了一張新鈔票,喜歡它,總想多保留些時候;舊的鈔票,先拿來用掉,所以鈔票越破舊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