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2/4 頁)
題了。
冉有曰:夫子為衛君乎?
子貢曰:諾,吾將問之。入曰:伯夷叔齊何人也?
曰:古之賢人也。曰:怨乎?
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為也。
孔子周遊列國時,各國都排斥孔子,生怕他有意奪取政權,唯有在衛國的時候,衛靈公、南子、一般大臣,都對孔子很好,尊敬他,照顧他。 所以當時大家都懷疑他,甚至孔子自己的弟子,聽了太多的謠言,也起懷疑,像冉有,有一天就說,我們老師真想做衛國的國君嗎?當然,他不是不贊成,老師真幹了,他也會上來幫忙的。子貢聽了便說,好!
我去問他。 這時孔子受的謠言大概很大,所以子貢也不先下斷語,只說“將”要去問老師。 但是人與人之間的談話,是一門很高的藝術,子貢問話的高明該學一學。 他絕沒有一進去就:“報告!老師,你要不要當國君?”他受過憤啟悱發的教育,真是一個大外交官,說話非常漂亮,絕不問正題。 他問孔子,老師,你看伯夷叔齊是什麼樣子的人?孔子說,那是了不起的,古代的賢人啊!子貢說,老師!他們兩人,為了信守仁道的節操,不肯當國君,在首陽山飯都不吃,餓死了,
366
述 而 第 七353
你看他們到最後,會不會埋怨?後悔不後悔?孔子說他不會埋怨的。立定了志向,為達到最高道德的目標,寧願餓死,求仁得仁,有什麼可埋怨的?子貢聽到這裡,不需要再問老師想不想當國君,馬上就出來了。 對冉有說,老弟你放心,我們的老師不會做這種閒事。 子貢問了當皇帝的話沒有?他沒有問。 但問到了正題沒有?絕對問到了。 這就是值得效法的談話藝術。講到這裡,下面就剛好把孔子自己的一段感嘆接上去,作為解釋,恰到好處。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這是孔子最有名的話,而且在文學境界上,寫得最美。孔子說,只要有粗菜淡飯可以充飢,喝喝白開水,彎起膀子來當枕頭,靠在上面酣睡一覺,人生的快樂無窮!
舒服得很!
就是說一個人要修養到家,先能夠不受外界物質環境的誘惑,進一步擺脫了虛榮的惑亂,乃至於皇帝送上來給你當,先得看清楚應不應該當。 有了這個修養,才可以看到孔子學問修養的境界。 人生的大樂,自己有自己的樂趣,並不需要靠物質,不需要虛偽的榮耀。 不合理的,非法的,不擇手段地做到了又富又貴是非常可恥的事。 孔子說,這種富貴,對他來說等於浮雲一樣。 孔子把這種富與貴比作浮雲,比得妙極了。 並不是如後世認為像天上的雲,看都不要看一下。唐詩宋詞,作流水浮雲的作品太多了。 在孔子當時,很少用到。 我們要注意到,天上的浮雲是一下子聚在一起,一下子散了,連影子
367
453論 語 別 裁
都沒有。 可是一般人看不清楚,只在得意時看到功名富貴如雲一樣集在一起,可是沒有想到接著就會散去。 所以人生一切都是浮雲,聚散不定,看通了這點,自然不受物質環境、虛榮的惑亂,可以建立自己的精神人格了。在這裡,又插進孔子的一段話。 孔子這裡幾段話,在什麼年齡說的,無法考證,不過弟子們編這部書,把他的觀念連貫起來,編得非常妙,成一整體,所以下面就是說,孔子的目的在於學問。
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根據這個話看起來,孔子總是在四十多歲,至多四十九歲說的。他說如果我能多活幾年,五十歲以後學《易經》——《易經》是古代的文化——把《易經》搞通了,人生就沒有大過了。“大過”也是《易經》六十四卦中一個卦名。 從這個觀點來看,人生自己曉得真要求學問,大概都在這個階段,根據現代醫學,人類智慧發展得最成熟的時候,是五十歲開始,到六十歲這個階段,因此也證明蘧伯玉:“吾年五十方知四十九之非。”的話了。 人多活一年,反省就多一年。 人能知道過去的錯處就是了不起,所以孔子說這幾句話,應該是在這個時候。 在這階段中,頭腦最成熟,真有資格求學問。下面就講孔子的學問,除了《易經》以外,就是雅言,這是說孔子平常不亂說話的,他講話都是很高雅的,有所根據的。難道孔子土話都不講嗎?
吃飯一定說:“飲食哉!
飲食哉!“
不是這個意思,而是說孔子講的話,都有學問的根據,根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