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第2/4 頁)
老闆美國人的不滿。1948年5至10月,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向華盛頓送去15篇報告,詳盡而反覆地數落蔣介石的謬誤。美國總統杜魯門多次指出中國國民黨政府中的“貪官和壞蛋”。他說,今天肯定有10億美元的貨款,在紐約列入中國私人的銀行戶頭。美國銀行界傳出,宋家和孔家確實有20億美元在在曼哈頓。杜魯門得知後立即命令聯邦調查局進行調查。當然調查的結果一起保密,直至1983年之後才作了部分解密,但仍有所保留。杜魯門對國民黨的官員們截流美元的貪汙行為氣憤至極,若干年後,他在與美國的一位作家談話時,仍然餘氣未消,罵道:“他們全都是賊,他媽的,沒有一個不是賊!他們從我們送的38億美元中,偷了7.5億美元。他們偷了這筆錢,把它投資在聖保羅的房地產中,有些就投資在紐約這裡,這就是曾經而且仍然在為所謂的院外援華集團使用的錢。”堂堂的美國總統居然用如此粗魯的語言,責罵中國國民黨的官員們,時至今日,人們看到這些文字,會為此羞愧,並會對國民黨官場的腐敗損害國格感到憤怒,不知當年蔣介石聽到杜魯門的責罵有何感想?
國民黨官場腐敗,戰場失敗這兩個互有因果關係的過程,已無法終結,國民黨內正直的人士憂黨者不乏其人。陳布雷就是其中一個。時任國民黨中央秘書長的他,為國民黨統治的日益艱危和種種腐敗狀況憂傷不已,自謂“目睹耳聞,飽受刺激”,“永遠在痛苦憂念之中”。“文膽”斗膽向蔣介石進言,一是與中共和談,二是責令孔家拿出六億美元作為軍費,遭到蔣介石的拒絕與羞辱。自己無力迴天,進言領袖又拒絕,悲憤之下,服大劑量的安眠藥自殺。
被國民黨內譏諷為有“共產黨氣質的國民黨”的蔣經國,打算以治亂必用重典之策,奉蔣介石的旨意,在上海打虎,喊出“只打老虎,不打蒼蠅”的口號,來勢洶洶。這本來是一種經濟補救行為,蔣介石想透過此舉,榨出更多的錢財,用於軍費。可小蔣卻要借勢演化成一場政治攻勢,敲山震虎,以遏制住迅猛蔓延的官場腐敗之風,使國民黨起死回生。外國記者形容蔣經國為“中國的經濟沙皇”,中國商人稱他是“不近人情”的“雍正皇帝”。
可是當他碰“四大家族”,想來個釜底抽薪,查封孔家大公子孔令佩的揚子公司時,他再也不能朝前走了。宋美齡走出前臺,親自與小蔣爭鬥,把老蔣搬出來,正在東北坐鎮指揮的蔣介石急匆匆地趕到上海,止住了蔣經國的打虎行動。被抓的孔家大公子被放了出來,揚子公司轉移到美國佛羅里達。蔣經國“補天”不成,精神幾乎崩潰,江南在《蔣經國傳》中描寫道:蔣經國“幾乎天天喝酒,喝得大醉、以至狂哭狂笑。”已經徹底墮落了的國民黨,是任何人都救不了的。難怪蔣介石對部屬說了句“來生再見”。
評析:
一黨專制是導致國民黨腐敗的體制根源。其最大弊端是拒絕任何形式的監督。權力制約理論認為,失去監督與制衡的權力是腐敗的政制根源,絕對的權力必然導致絕對的腐敗。
第一,壟斷政治資源,排斥其他政黨參政,拒絕黨派監督。蔣介石叛變革命後,使第一次國共合作開創的多黨民主政治程序斷裂,第二次國共合作後,雖然建立了國民參政後,那不過是一個諮詢性的機構,即使這樣表達一個民意的機構,蔣介石後來也嚴加控制,使其徒有虛名,排斥中國共產黨的參政員,而一些民主黨派的參政員的行動也嚴加限制,無法對國民黨進行監督;抗戰勝利後,撕毀政協協議,召開國民黨包辦的國民大會,取締民主黨派,為所欲為,中國共產黨不能透過正常的民主路徑對它進行監督,各民主黨派更是奈它不何。
第二,嚴格控制輿論,輿論一律,歌功頌德,粉飾天平,根本談不什麼輿論監督。
第三,假“訓政”之名,行愚民之實,對民眾實行組織控制和精神控制,沒有任何真正能表達民意的渠道,民眾發起的民主運動受到殘酷鎮壓,敢於揭國民黨短的知識分子遭受到打擊,甚至被殺害。
第四,國民黨沒有內部沒有健全的權力制衡機制,政權運作雖然有“五院”的設定,但“五院”為蔣介石控權,沒有真正賦予權力制衡的職能。國民黨的組織紀律約束,異化成派系鬥爭的工具,無法自律。蔣介石也多次搞過整理黨務,但那時打擊、消滅共產黨的代名詞,根本不是對國民黨的整頓。即使蔣經國在上海用打“老虎”造勢,也被蔣介石予以制止。
失去監督的國民黨整體腐敗,在墮落中死亡。
蔣介石把國民黨領上了執政黨的地位,他為國民黨爭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