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1/4 頁)
1938年8月,力行社特務處在武漢擴大為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軍統”。由軍事委員會辦公廳主任、蔣介石的侍從室主任賀耀祖任局長,戴笠任副局長,主持工作。此後隨國民黨中央遷至重慶,在重慶這個特務機構急劇膨脹,僅局本部就有5萬多人。這時的軍統基層組織的觸角伸向全國各地乃至於國外,包括6個區、41個站、17個辦事處和各種各樣的訓練班。在邊遠地區,如伊犁、拉薩、迪化(烏魯木齊)設立了站、組,在越南、緬甸、泰國、印度、菲律賓、新加坡也都設立了組織。
“軍統”的組織系統較“中統”更加嚴密,從工作範圍講,開始兩個組織系統有一個大體的分工,軍統主要是對軍隊的控制,而“中統”則側重於國民黨內部的控制。但實際上,從一開始就互有滲透,相互鉗制。
評析:
為了鎮壓共產黨和人民革命運動,剪除異己,加強對國民黨內、軍內的控制,維護和鞏固其獨裁統治,在建立特務組織。龐大的特務組織機構,是獨裁統治的伴隨物。蔣介石建立了絕對忠於自己的兩大特務組織系統構成了當時中國的一個特殊的政治現象,特務政治,獨立於法統之外,奉行法外之法,它們壓迫甚至殘酷殺害共產黨員和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殘酷地鎮壓人民革命運動,控制國民黨和軍隊,在維護蔣介石獨裁統治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是蔣介石統治機構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在蔣介石的政治行為中,幾乎隨時可以看到特務政治的影子,特務機構是他鞏固統治地位的一大法寶。然而,特務政治是一種沒落、反動的政治行為。反抗力與壓力是成正比的。壓力越強反抗越烈。正是國民黨的軍警特對人民的控制,對民意的壓抑,對民主行動的鎮壓,激起人民群眾越來越強烈的反抗。在解放戰爭時期,特務無論怎樣破壞,國民黨統治區的人民民主革命運動勢頭不減,而且越來越迅猛、浩大。但特務政治終究難以挽救蔣家王朝。
術篇第47節 原始、獨特的識人術(1)
在古代的中國,科學技術極不發達,巫術業興隆且萬能,觀天、謀事、識人都要依靠此術。就識人來說,完全憑感覺相面,察言觀色,隨心所欲,投其所好,誘其所需。其最大的特點,感覺加實用主義。這種術法在小說戲曲裡也屢見不鮮,把人物臉譜化,並塗上神秘的色彩,讓人們對賢帝庸君、忠臣奸宦一看即知。此種伎倆,到了近現代,在政壇官場也有人用過。
曾國藩習慣採用此術識人。當然,象曾國藩這樣的儒學大家,不會照搬巫術的套路,但他憑感覺識人,也確有其事。所謂憑感覺識人,主要是透過一個人的言談舉止,看人的氣質、精神風貌,然後憑自己的經驗作出判斷與抉擇。在這方面他相人技術比較高,有些人他只要見過一面,基本就能斷定此人能夠幹什麼,能不能重用等等。
蔣介石一生效法曾國藩為人處事,在用人上也套用此法。他透過細微小事、語言交流,觀察對方,看其是否有用,然而決定取捨,凡是被他所相中的人就可以提拔重用,反之,即使你有天大的本領,也會被擱置起來,甚至被懷疑、提防。
事例:
蔣介石在創辦黃埔軍校的時期,就是採用這種識人術得到他後來最為器重的三位大將的。
一個是陳誠。陳誠出生於浙江的一個書香門第,父親是前清秀才。1916年進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後,被派到浙江的一個陸軍師任下級軍官。後來,他追隨鄧演達前往廣東參加革命,在鄧演達任團長的團任職。黃埔軍校建立時,他被調到軍校擔任帶兵官。到黃埔軍校後,他決心幹出一番事業來,他很想表現自己,展示才能,儘管他也是浙江人,但由於身材矮小,其貌不揚,起初,並沒有進入蔣介石的視線。
一個偶然的機會,把他的命運與蔣介石的命運聯絡在一起了。一天蔣介石夜晚查哨,看見房間裡有微弱燈光,以為是學生兵不按照作息時間作息,非常生氣,立即開門,準備加以訓斥。推開門正要發火,所見到的場面使他把將要發作的怒吼聲止住。他看見一個人正在點著蠟燭,藉助微弱的光看書。蔣介石起先以為是小說,拿起來一看,原來是《三民主義》一書,立即轉怒為喜。再看看陳誠,雖然其貌不揚,但眉宇之中透出一種靈氣,神態自若,並沒有因為校長突然奪書而驚惶失措。第一觀感印象頗好。於是,他開始與這個人聊了起來。問道:“你是哪裡人?”陳誠回答道:“我是學生陳誠,浙江人。”蔣介石聽後並沒有動聲色,只是囑咐他好好休息,就走了。
次日清晨,早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