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蔣介石成敗錄 > 第29部分

第29部分(第1/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神只:從哥布林開始劍網三:沙雕玩家助我超神全民大航海:我把船開上了海島網遊:開局2888億個屬性點神秘復甦:此世之暗王者:富婆寵溺這個射手太猛了!沒有人比我更懂木筏求生網遊:一刀劈死神網遊:神秘玩家航海玫瑰海上求生,普通的我竟然成了強者別人玩遊戲,我修仙無職法師海島求生,從每日情報開始無限流:漂亮NPC只想完成任務戶外見聞錄全民永夜:只有我能看到彈幕提示星啟:餘生與你的宿命之旅穿越艾澤拉斯,但我是一個石匠日娛之旅途

在保持武力高壓的態勢下,還派人帶著一大筆錢,收買陳濟棠的部下,獲得成功。廣東空軍40多人駕機投蔣,聯名通電譴責陳濟棠等借抗日為名反叛中央。一部分高階將領相繼率部投蔣,陳濟棠陷於眾叛親離的地步。在蔣介石主持下,國民黨召開五屆二中全會,免除陳濟棠的職務。陳濟棠在大勢已去的形勢下,致電蔣介石表示“遵命下野”。廣東落入蔣介石的控制。

廣東問題解決後,蔣介石乘勢解決桂系問題。電令白崇禧出洋考察,李宗仁前往南京在軍事委員會任職。李、白對此舉堅決拒絕。蔣見此策不行,又換了一個戲法,要將李宗仁、白崇禧調離廣西,由黃紹竑在廣西主政。李、白接電後,決定拼個魚死網破,動員十多萬軍隊備戰,同時聯絡各方人士到廣西共商大計。蔣介石立即調大批人馬進逼廣西,“一時大軍雲集,自四面而來的不下四五十萬人,劍拔弩張,遙遙向廣西逼近”。

華北事變發生後,日本加緊擴大侵略,民族危亡加劇,愛國學生奔走呼號,“華北已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全國人民抗日救亡運動更加高漲。中國共產黨發表了著名的“八一”宣言,呼籲國民黨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用和平協調解決爭端。在這樣的背景下,南京和廣西當局都採取比較剋制的態度。李宗仁等人向蔣介石提出和平方案,表示願意和平解決。經過程潛等人從中斡旋,雙方作了讓步,終於促成廣西問題的和平解決。

評析:

面對日本的侵略,蔣介石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對日妥協、對內“剿共”的反動政策,激起全國人民的憤慨,國民黨內一些政治派別與軍事集團舉起抗日反蔣的旗幟,反映了民意,是維護國家與民族利益的正義行動。蔣介石不但不支援他們的抗日的要求,反而採取種種手段予以鎮壓和破壞,做了親者痛仇者快的事,舉國聲討理所當然。

福建事變在很短時間裡,就被蔣介石所鎮壓,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蔣介石組織佔絕對優勢的軍事力量,親自督陣進行鎮壓,敵我雙方的力量過於懸殊,這是最主要的外部原因。中共領導機關實行王明“左”傾關門主義路線,沒有采取切實的措施與福建人民政府建立抗日反蔣統一戰線,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從內部分析,福建事變的領導者提出了嚴重脫離實際的左傾口號和政策,加上一些將領被蔣介石收買,倒戈,使自己陷於孤立無援的境地。

兩廣事變的發生,是對蔣介石打壓不同派別和集團,排除異己的行為的反抗;更主要的是,是對蔣介石堅持反共內戰,對日妥協退讓政策的抵制。蔣介石採用武力征討,違背民意;採取和平方式解決,才是明智之舉,才能得到廣泛的支援。

術篇第80節 雙管齊下(1)

雙管齊下,置馮玉祥抗日同盟軍於死地

雙管齊下,說的是採用兩種以上的方法,做某件事,以達到所期望的目的。蔣介石在對待持不同政見者,處理同政敵之間的矛盾問題時,常常採取這種權術。他解決馮玉祥組建抗日同盟軍問題的方式,就是其中一例。

事例:

中原大戰後,馮玉祥將軍通電宣告“即日釋權歸田”,隱居於山西汾縣峪道河。蔣介石實行不抵抗政策,導致大片國土被日本侵略者佔領。對此,馮將軍極為憤慨。不斷地譴責蔣介石的妥協退讓政策,主張出兵抗擊。1932年,他懷著滿腔熱情,從山西汾縣峪道河山村出來,四處活動、勸說,希望國民黨能團結抗日。但是奔走兩個多月,得到的卻是冷水澆頭。他一氣之下,上了泰山,住進了普照寺,潛心讀書,研究國政。不久他在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集合各方抗日力量,組織抗日同盟軍,相機發動察哈爾省的抗戰。為了爭取各方面的支援,於1933年1月致電兩廣的各派力量,呼籲:“現在已至最後之生死關頭,非速圖抵抗,不足以挽茲垂亡之局。”強調,只有識大體,群策群力,才能有所成就。他派人到北平、天津,請求工商界經濟上予以幫助;聯絡他原來的部下吉鴻昌、石友山等將領參加抗日同盟軍,併到蘇聯駐天津總領事處請求援助。

馮玉祥的抗日活動,遭到蔣介石的阻攔,他用勸說和誘騙的方法,要馮玉祥離開察哈爾。1933年1月,蔣介石以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的名義,致電馮玉祥,邀請他到南京見面。馮覆電以“近感風寒”予以拒絕。並提出了12項抗日救國主張,作為最後的呼籲。為了促使馮玉祥改變主意,蔣介石還派人到張家口敦促馮進京,並以監察院長、黃河水利委員會委員長等職相許。但馮玉祥組織抗日同盟軍抗戰的決心已定,不受蔣介石的誘惑所動。

目錄
男主要給我生猴子女主別跑!異靈守護者還是奶奶家的炊飯香我家徒弟又掛了我們的友誼:半夏初涼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