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2/4 頁)
沒多說就主動留我在學院住下,而且馬上讓人拿來被褥、食物和必要的生活用具,由他的妹妹阿里美珠空行母和外甥女門措空行母親自送到他為我準備的小屋裡。
那時法王自己的生活條件並不寬裕,但只要別人有困難,他往往不等人開口就把忙幫到,彷彿一切都是理所當然。像我這樣的窮學生,跟在法王身邊得到的不僅是佛法的利益,還有他的情意和物資及金錢上的幫助。
他成天忙於傳法、講學,而周圍的人、身邊那麼多弟子,每個人生活上的小事他卻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然後,似乎完全不經意地幫你把問題解決掉。
一件事如果應該去做,法王如意寶便顧自做去,人前人後從來沒有說過任何一個人不好。
1985年,法王倡導當地寺廟進行整頓,糾正違戒行為,清淨僧團風氣。這次行動得到眾多寺廟的響應與擁護,但也不可避免地觸犯到一些人的利益,引起他們的不滿和攻擊,隨之而來的紛爭困擾前後持續了十年。
這期間法王沒有抱怨、批評過任何人,也沒有同任何人爭論、辯解,只是堅定地做理所當為之事。只有一次,他淡淡地說:“如果以僧團現在的狀況,我們放任自流的話,藏地佛教將前途暗淡,岌岌可危。為了佛法繼續弘揚,我就是獻出自己的生命也不會退卻,何況只是面對一些無謂的誹謗。”
在我的印象中,法王待人極其柔和,無論對誰都彬彬有禮。他喜歡開玩笑,但即便他揶揄打趣你時,你依然能感覺到他對你的尊重。那不只是禮節上的周到,而是發自內心、不傷人、不傷物的一種悲憫情懷。
在法王面前,無論怎樣卑微的人也會覺得自己的可貴,無論怎樣失意的人也會覺得腳下原沒有絕路。我想所謂人間莊嚴,便是這樣吧。
法王凡事心裡明白,知道他人的過錯,但凡不嚴重、能帶過的,都不會說破。人人都有羞恥心。他是什麼都能包容的。有時對弟子旁敲側擊一下,過後他都似乎會於心不忍,恐怕話說重了傷到人心,總要格外慈愛地安撫一番。
雖然法王無比寬厚,但學院規模大、人員多,管理不嚴格無以維護僧團正常的聞思修行活動。偶爾有人違反戒律,受處罰甚至不得不離開學院時,都是由管家負責處理。弟子因為破戒而離開學院是法王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每當有這種情況發生,他的眼淚就幹不了。管家向他彙報處理結果,只要說得稍微具體一點,他就連忙制止道:“不要告訴我,不要告訴我!”他實在是不忍心知道更多。
法王如意寶上課時,學生們是不分座次的,先到的坐前面,地位再高的活佛,來晚了照樣只能往後坐。這種自由平等的作風常讓來學院訪問、旁聽的人詫異,而法王做人一貫如此,無論貴賤賢愚都一視同仁。若一定要說有差別,倒是他對貧弱者會更優待袒護些。
他九歲喪父,從小飽受欺凌、飢寒之苦,所以他非常瞭解無所依怙的人心裡的不安和愁苦。小時候,有一次他被其他孩子欺負毆打後,在大雨中哭著跑回家,全身都淋透了。那天晚上,他裹著一身溼衣服,凍得發抖,哀傷地想起慈愛的父親這麼早就離開了,覺得這世間真是太痛苦了!他帶著滿腹委屈迷迷糊糊地睡去,半夢半醒之間卻看見金光燦燦的蓮師笑著來到他面前說:“不要悲傷,也不要厭惡這個世間,你長大後會幫助很多人,使他們得到真正的利益。”法王醒來時,他的哀怨消失了。
幼年失怙的悲慼經歷反而讓他的內心更加寬厚仁慈,更加渴望給他人保護和幫助。他把自己當成一座無所不有的寶庫,別人需要什麼儘管拿去,取之不竭,用之不盡。做人就做到這樣有氣勢!
法王如意寶說學佛應該先學做人。人品是修行的基礎,沒有基礎,修行便像在空中蓋樓,不牢靠。
無著菩薩攝受弟子前只考察一條,就是看來者的人品是不是好。人品好,業障再重也收於門下;人品不好的,一律讓回去先學會做人再來求佛法。
世間對於好人的評判標準有很多。藏王松贊干布曾頒佈過十六條在家人道德規範。這些規範在藏地深入人心,一千多年來一直是藏族人行為的準則。在藏族人的傳統裡,好人的根本歸結起來就是一點:心地善良。
善良可以說是學佛者最核心的人格。
現在社會上的人都希望自己聰明、能幹、果斷、有權勢、富有、灑脫,卻並沒有很多人希望自己善良,因為善良的人都心軟,心太軟則容易受傷害。的確,沒人願意受苦、受傷害,但放眼看看周圍,我們會發現就算用鐵石心腸把自己武裝保護起來,也照樣免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