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部分(第4/4 頁)
句雲:“千山抱人行,行上桃花嶺。一折山變態,再轉樹倒影。‘至今不能續完,即此可知。”繼
業又笑道:“若把訪求君父與做詩合作一件事,自不妨礙。今世兄分而為二,所以顧了此,顧不得彼了。”永青頓悟道
:“是了,夫子雲’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其合之謂乎。若然,世兄深於詩者,何故善《易》者不言《易》耶?”繼
業道:“我但能知之,而實不能行之。知可立時而得,行則循序而進,非數十年精進工夫,不可得造也。”自此二人在
途中,每日講些詩文,倒覺得日子易過。
一日登莆田之九峰,松間少憩。忽見半巖彩霧噴出,衍溢於林坡間,頃刻化為樓臺亭榭,狀皆奇工異巧,掩映著無
數花木竹石,宛然是秦宮漢苑。永青大駭道:“不好,有妖怪來了!”
繼業道:“且看他。”有一個時辰,漸漸解散。二人竟不知所謂,詢之山中村老,有云:“此名山市。有皇帝微行,
然後顯此祥瑞。”得了這話,在莆田仙遊之羅漢巖,寶幢山妙雲師之石室,追尋半月,及歷遍七閩,竟無蹤影。乃從汀
州轉入粵東。
粵東山水,尤多名勝。如六祖之曹溪,德雲和尚之妙高臺,跋多羅法師之獅子巖精舍,廖清虛之仙翁壇,葛真人之
蝴蝶洞,蘇羽客之青霞谷,八仙會飲之流杯池,靡不流連探訪。造後至雷州,上雙髻嶺。夕陽將瞑,黑氣彌空,不辨道
路。一時進退無據,只得與二道童背倚著背,坐於林間。俄聞嶺畔有牛吼聲,舉眼視之,見光華凌亂,如萬炬爍空,乃
是一條大蜈蚣。其長數丈,節節燦爛,箝住牯牛,在那裡啖食。嚇得魂不附體。繼業道:“死生有命,我們要走也無路。
幼年間,聞家大人曾說葛仙翁有賦雲‘粵人獵之肉如匏’,即此物也,今日不幸遇之。”
未幾,蜈蚣啖盡全牛,忽然斂跡。
二人黎明起行,浮海至於瓊州。到赤隴山,聞鳥語云:“建文帝,建文帝,來已去,兩公奔波何所事?”二人大以
為異。
諦視此鳥,生得花頸紅耳,文羽彩毛,朗朗的說個不祝永青向前揖之,鼓翼而逝。詢之土人,曰:“此鳥名秦吉了,
能效人言。若人所未言者,則不能也。”永青道:“太白詩云:”安得秦吉了,為人道寸心?‘是應須教而後能言,與
土人之語適符。今所言者,豈亦有人教之耶?抑有念此兩句者而效之耶?
是有神明憑依焉,我二人可以返矣。“繼業應道:”兄言誠不謬,或鬼神鑑諒我等之愚忠。“乃望空拜謝,迤邐回
至南雄。
度庚嶺,入贛南,凡諸郡邑山谷幽邃之處,無或不到。又從撫、建以至洪都,下南康,造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