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部分(第3/4 頁)
諸葛武侯
建文十六年秋八月,鄖陽偽劉已奉正朔。呂軍師即命賓鐵兒、楚由基,領鐵騎一千為左右先鋒,自統大軍隨後,進取南陽府。二將渡了白水,直抵城下。但見吊橋扯起,女牆雉堞之間,
多有守陴兵士。劍戟森嚴,旌飄揚,而又寂無聲息。遂令軍士穢罵,亦並無一人瞅睬。次日,中營已到佐,登高阜處眺
望。時已夕照,城內炊煙寥寥,曰:“此空城也,大約文武官弁皆已竊庫藏逃去矣。”
明晨,帶領二先鋒並劉超、姚襄、二董小將軍,七騎馬前去繞城閱視。守兵號衣隱隱躍躍,在睥睨中飄動。行有六
七里,已過西城,遙見堵口一人,探出半面。軍師令由基射之,應弦而倒,絕不聞有些微的聲響。再前行至北城,又見
一兵露出半邊身體,由基弦發箭到,亦復如前。軍師疾返營中,令董翥、董翱、曾彪、賓鐵兒,率領三百壯士爬城,斬
開南關,迎接大軍。瞿雕兒稟曰:“恐系賊人詭計。”軍師笑曰:“若是詭計,必開關以賺我。且炊煙絕少,是假不來
的。”即統率諸將士到南門時,賓鐵兒等已斬關來迎,稟道:“滿城堵口,總是草扎的人。只有三四個守門兵卒,被我
砍了。”軍師即入府署檢查庫藏,一無所存。隨遣牙將各持令箭,提取二州十一縣錢糧。
一面搜拿文武衙門胥吏兵卒來勘問,鹹供:“總兵何福要帶人馬逃走,恐王師去追他,所以虛插旌旗,延緩日子。
這些文武各官,就大家瓜分了庫藏,各自遠遁。城內紳衿富戶,也就遷闢鄉村。只有幾個窮百姓,沒處走的,還在這裡。”
軍師又問:“何福既帶有兵馬,逃向何方?”又供:“聞說投了鄖陽。那些文官,其實不知去向。”軍師慰諭幾句,即
令釋放。又遍發檄文,招徠逃亡,大概說:五師止討叛逆,凡良民皆屬赤子,毋得猜懼。自此漸歸鄉井,不必敘得。
且說黃河以南五郡,開、歸、河南、南陽四郡皆定,唯妝寧府示下。軍師方在命將進討,忽報鐵開府送到稟函,內
開義士二人,一姓晉名希嬰,許州人氏,曾心育浙江殉難臬司王良之幼子。一姓餘名學夔,松江府人,為方正學門生。
有大司寇魏澤,曾收正學之遺孤,託會學夔,均有同仇之誼。二人先後來投,皆與當寧太守有舊,已經前往招降。十一
縣錢糧,足充軍餉,請勿舉兵。今二士願赴軍前效用。軍師大喜,隨署晉希嬰為南當巡道,餘學夔為南陽郡守。妝寧府
州縣各官,皆仍原職。隨具疏題明,兼請帝師聖駕巡幸中州。又遣瞿雕兒、阿蠻兒、二董小將軍,前赴濟南扈從。
姚襄進言道:“何福返投鄖陽,不附王師,官弁之逃,庫藏之空,皆其所致,何不拿回典?”軍師道:“我們所褒
者,忠臣義士,所誅者,逆黨叛人。其餘概從寬大。何福曾助平安,與燕兵謁國死戰,糧盡而遁,不得已也。後業燕藩
起為總兵,乃小人貪富跺之常情,與助燕為逆者有間。況鄖陽已經歸我,由他去罷。我聞城西六在,有諸葛武侯古祠。
且與子同去晉謁。”
遂令劉虎兒帶令十來騎跟隨,前到臥龍岡。軍師週迴覽眺,後有蘇門環抱,前有白水逶迤,其岡形宛如月暈,以鬱
莆蔥,正中包含著祠廟。嘆曰:“此真臥龍先生故宅也。”但見:崇岡凝靄,籠罩著茅廬數間;怪木蟠青,掩映的草亭
一個。
正適盛百般,卻疑爽氣飛來;不近長江,何為怒濤驟至?風雲猶護棟樑間,精靈宛在;草木應留刀劍氣,魑魅還驚。
《出師》二表,皎然日月爭光;定鼎三分,久已山川生色。正是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進臥龍岡內,有三門石闕,上顏著“真神人”三字。呂軍師即端拱一揖。又進重門,方升小堂。堂中臺基上,有楠
木橫榻,榻上週圍紗幄,中間兩幅展開,端坐著孔明先生遺像。軍師率姚襄、劉超,再拜起立,瞻仰一番:眉目蕭疏,
全然風雅詩人,曾無殺氣;神明超逸,不啻煙霞羽士,真有仙鳳。手中羽扇,曾揮百萬雄兵;腕內毫鋒,可當三千虎誘。
寂然不言而喻,幹載有同心;誠則無聲而感,一宵得異夢。
呂軍師道:“我一生才得於天,學本於己。私淑古人,從無師授。若當世有武侯,我則師事之矣。”姚襄問道:
“武侯為古今第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