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1/4 頁)
鄭行聞言卻絲毫不放在心上,也跟著呵呵的笑了幾聲,見二人笑夠了才衝著趙平嚷道:“倉舒兄此時只管打趣小弟,待送兄長回去後,小弟再來好好地‘打擾’一番。”言罷衝著苦著臉的趙平放聲大笑。
趙平大是惱火,對鄭行說道:“你這武痴,讓你攪得我這幾日連功課都荒廢不少,就連日前在思曠兄處新得的一本《六韜》都無暇研習。”
鄭行卻是一副不以為然之態,一臉輕蔑的看著趙平,彷彿熟讀兵書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情一樣,看得趙平不由得有些遲疑,反而有些懷疑自己是不是小題大做了?
趙平正待糾正他這種輕視的態度時,鄭行已經搶著說話了:“倉舒兄言之差矣,讀那麼多書又有何用?前朝名將霍去病從不讀這些兵書戰策,還不是把匈奴打得抱頭鼠竄?再說這幾日小弟總是勸你隨我等同去晉陽,反正你也是晉陽人,咱們去投奔現自稱晉王的呂原,也好搏個出身!你卻總是推託,既不能建功立業,似你這般學這許多又有何用?”
趙平聞言不由失笑,對這個直爽的可愛,卻又有些幼稚的傢伙竟生出幾分關愛。作為朋友,雖然相識不久,但趙平與鄭氏兄弟卻頗為相得,肝膽相照!因此他感到自己有責任轉變鄭行的錯誤觀念,挽救一個迷途的靈魂!
於是對正洋洋自得鄭行說道:“彥明此言大謬,為將者武藝當然可以不高!畢竟身為將帥,大可不必每陣必都批披堅執銳,身先士卒,與萬軍之中斬將奪旗;卻不可不通兵法,不曉謀略!須知為將帥者系萬千將士安危於一身,豈可不知軍機兵事?想那霍驃騎也並非如彥明所言不讀兵書,只是用兵不拘一格,不效成法而已。戰場之上,瞬息之間,戰局便已千變萬化;為將帥者自然不可如趙括那般只會紙上談兵,更需敏銳的洞察稍縱即逝之戰機,若做不到這些,別說建功立業,恐怕保命都難啊!”
鄭行:“?!?”
“如何才能敏銳地洞察戰機?前提便是具有料敵先機的戰略觀、大局觀!當然,僅僅有遠大的戰略目光也是不行的,為將帥者還需要根據不同的戰況制定出與之相對應的犀利有效的戰術!只有準確有效的戰術,才能貫徹你的戰略意圖!這便是為將帥者,以戰略為體,戰術為用,二者相輔相成,便為將帥之道。”
鄭行:“!?!”
“這料敵先機,隨機應變是從何而來呢?自是少不了精研兵書,熟悉戰例,多多積累經驗。某觀彥明平日只是修習武藝,對兵書戰策卻頗為不喜。虧得彥明整日將建功立業視為平生之志,如這般不曉兵法,不通謀略卻如何建立功業?最多也只能充一馬前卒耳,至於帶甲數萬,攻城略地,卻是與彥明無緣了。”
鄭行被趙平這一番金玉之言說的啞口無言,趙平所言極為有理,只是鄭行未曾留心而已,因此聽趙平如此說,不由得呆了,陷入了沉思之中。看著鄭行被自己的一席話說的面紅耳赤、張口結舌,趙平心中暗歎!鄭行其實頗為聰穎,只是把全部的心思放到了對武道的追求之上,心無旁騖之下,便忽視了其他的方面。因此,趙平便想借助這個機會,好生的開導他一番。其實趙平這番話卻也的確是真知灼見,看鄭裕一幅贊同認可的樣子就知道趙平並非虛言,趙平自己也正身體力行之。
見鄭行似是理解了趙平的話,張口結舌之後正在那裡悶頭苦思,鄭裕不由欣慰地看了他一眼,呵呵一笑,對趙平說道:“多謝倉舒此番金玉之言,如彥明能明瞭其中一二,便足以使其終生受益了,愚兄在此代彥明謝過倉舒的教導之誼。”說著,人已經站了起來,對趙平便是一個長揖,趙平連忙起身還禮,口中連道不敢,“思曠兄過譽了,只是小弟的一番淺見而已,實實稱不上教導二字。”
說道此處,二人不由相視而笑,莫逆於心。抬目看了一下天色,已近酉時,三人方才這一陣高談闊論,竟不知不覺中過去了近一個時辰,看著昏黃的天色,初秋的涼風夾雜著一絲水氣習習吹拂著,二人的衣帶飄飛,說不出的清逸瀟灑。趙平對鄭裕說道:“天色已晚,依小弟之見,思曠兄還是回去歇息吧。”
鄭裕站起身來將身上的披風取下,緩緩的踱了幾步,活動了一下坐得有些發硬的身體,笑著對趙平說道:“倉舒多慮了,愚兄只是身體有些虛弱而已,並無大礙,況且彥明的師父傳了愚兄一套養生的功夫,幾年下來,倒也頗有成效,倉舒不必掛懷!”說著話音一頓,看了看天色,接著說道:“倉舒來至寒舍已有五日了,只是愚兄平時忙於搬遷之事,多有怠慢,還望倉舒勿怪!”
聽鄭裕如此說,趙平連道不敢,卻也不好再勸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