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2/4 頁)
心中不由得一緊!
是啊,丁紹怎麼可能放過眼前的這麼大一筆財富?趙平說的不錯,由莘縣至魏郡沿途多山,路途極為崎嶇,己方的行程本就極慢,日行不過二三十里左右,如此一來,速度又將降低。一路上有太多的機會留給丁紹。
“而丁紹若是動手,須得趕在我等到達魏郡之前。否則若讓我等過了魏郡,盤踞魏郡黎陽一帶的袁七必定會牽扯丁紹大部兵力,我等反倒可以因勢利導,從中取事。因此,前路十分之艱險!我等不能不防啊!”
面對如此艱難的危境,鄭氏兄弟等人心中都沒底,只能將一切希望寄託在趙平身上,雖然明知這樣下去,鄭氏一家欠趙平的將越來越多,足以多到鄭氏一家無法承受,卻也只能如此繼續下去。
“所幸倉舒為人坦蕩,非是那種挾恩圖報之人。”鄭裕心中暗道,只不過越是如此,鄭裕心中便越是感到所欠趙平良多。“若倉舒不是如此任俠重義,或者可以用其他方法報答,可惜”想到此處,鄭裕不由心中暗罵自己,“怎可如此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這樣如何對得起倉舒之高義?”
在鄭裕滿腹的心事中,天色已經大亮,一行人默默的前行,只有被趙平派出充當斥候偵察四下情況的武士們急促的馬蹄聲陣陣響起,向趙平報告著一路上的情況。
正文 六五 軍情
轉眼已是午時時分,雖然有自姜志德以下的兩千多莘縣士兵充當苦力,但前行的速度並未提高多少,將近四個時辰的前進,不過走了十二三里。
鄭裕雖然對這個速度不甚滿意,但卻毫無辦法,畢竟他們這一行人的“行李”太多了!
趙平倒是一副雲淡風輕的輕鬆樣子,在他的臉上找不出哪怕是一絲焦慮的神色,彷彿任何事都無法改變他的恬淡。不僅是鄭裕,這支隊伍裡的任何一人都對趙平的養性功夫佩服的五體投地。
“進退失據,臨事慌亂,乃是大忌!”鄭裕不由得又想起趙平昨晚的一番話來,“隨時保持沉著、冷靜的平常心,才能從千頭萬緒中做出最穩妥、準確的處理,才能少失誤,須知任何一點小的失誤都可能引發不可預料的嚴重後果!而人在慌亂失據中最容易做出錯誤的判斷,產生失誤。”
鄭裕細細的品味著這番金玉良言,心中大為歎服,很難相信趙平僅僅是一個年未及弱冠的少年,真不知道什麼樣的環境才能造就出如此不凡的人才!鄭裕總認為自己已經足夠優秀了,但與趙平一比,卻是差得太多了。
其實也是鄭裕過於自謙了,須知術業有專攻,趙平出生於武將世家,家中對他的培養也是以兵法、武藝為主,而鄭裕雖然也因自己老師的原因在兵法大家前太尉張維門下學習過,但這並不是他專攻的方向,他注重的是經濟治世之道,二人的側重點不同,因此也就沒有了可比性。
在目前的情況下,鄭裕平時所學根本毫無用武之地,而趙平卻是如魚得水,因此鄭裕才感到自己平日所學毫無用處,自然也就有些自怨自艾了。
草草的休息了一番後,一行人繼續趕路,對於可能遇到的危險,眾人自是不敢大意放鬆,一路小心翼翼的戒備著前後可能出現的敵軍。
在充當斥候的鄭家武士的不停往來中,已經到了黃昏時分,趙平仔細的挑選了一個地方,眾人馬上忙碌起來,開始安營紮寨。
眾人拾柴火焰高,不到一個時辰,一座防守嚴密的營寨完成了,自姜志德以下的兩千多莘縣士兵被牢牢的看管了起來,而斥候隊也在以營地為中心的方圓五里之內做好了戒備,任何人靠近都會被發現。即使有敵軍來襲,五里的緩衝也足夠趙平做出準確、迅速的應對了。
小心駛得千年船,特別又是目前這種情形,丁紹的大軍可能會隨時出現在他們面前,加強營地的巡邏、戒備也只是未雨綢繆而已。不論是鄭家還是趙平都經不起任何失誤,只因稍有不慎便是萬劫不復的境地。
一夜無話,第二日天還未亮,一行人便拔寨啟程,一路小心的緩緩行來,卻也不敢放緩行程,好在有莘縣的兩千多俘虜,使得鄭銳手下計程車兵輕鬆了許多,得以保持了充沛的體力與戰鬥力。
鄭家的一百名武士倒是辛苦了許多,斥候、聯絡都是靠他們完成,好在他們的武藝高強,倒也累不著,只是馬匹換的頻繁了許多,不過有了從姜志德那裡繳獲了兩千多匹鮮卑良馬,不虞無馬可換的尷尬境地。
如此又行了五日,眾人離魏郡越來越近,已經快到了同屬陽平郡的元城境內,過了元城便是魏郡了。丁紹竟是隱忍非常,一直不見任何動靜,這樣便只有一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