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頁)
,後來頻繁不絕。
朱珪又把乾隆的詩文全都蒐集起來,把它們分門別類編排成部函,又加註釋按語,評論皇上的詩蓋過三曹,比肩李杜。乾隆帝最喜作詩,說自己“伊餘有結習,對時耿屬啄”,“笑予結習未忘詩”,“平生生習最於詩”。既然作詩已成“習”,便頗視自己詩作高妙,而朱矽又精當地指出其高妙之處、絕倫所在,乾隆越加以為自己的詩作無論是格調意境還是煉字琢句,都是無人企及的。
朱珪還嫌不夠,便把乾隆的《御製說經古文》拿來,詳加解釋闡發,從思想內蘊到篇章字句,無不涉及。闡釋評說之後,又寫了一篇《後跋》,《後跋》總結了皇上論著的四大特點:
“改正了千古以來人們對古文經典的誤解與訛傳;闡發宣揚了古代各種經典中從來未被揭示出來意蘊精髓;明斷了千百年來未定的疑案,解答了先哲今儒歷代學者窮心解釋而又解釋不通的疑惑。”
乾隆看罷朱評,自己也感到有些不好意思,但卻說道:“朱珪語皆紀實,並非泛為諛詞,其對朕的論著,精研條理,全面闡發,能見其大、顯其要,跋語尤得體要,殊屬可嘉。”於是令將該文繕寫,分發給各位皇子皇孫人手一冊,存賢學習。這樣,乾隆的著作,朱珪的批註,便成了上書房中的教科書。
乾隆想:永琰是我密定的太子,非朱珪這樣的大學問家再沒有誰可以教他。這樣,朱珪順理成章地被任命為上書房的師傅並專教永琰。
03
朱珪做了永琰的老師後,發誓要把他培養成一個辨忠奸、明是非、勤政愛民、摒奢尚儉的君主。於是朱珪在教授詠吟李杜詩篇、韓柳文章、蘇辛詞句的同時,更從《四書》、《五經》中闡發仁政愛民、國以民為本的道理,特別是對歷代帝王的治國方略、成敗得失、經驗教訓,講得明白、析得透徹。當講到《出師表》中“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是後漢所以傾頹也”時,更是詳細講明,何為“賢臣”,何為“小人”,而君王只有自正自清,才能有識,才能辨出賢佞。
日月如梭,光陰似箭。轉眼間,永琰隨朱珪在上書房已度過四年時光。四年中,二人朝夕相處,感情已超過師徒了。永琰對朱珪的感情,似乎趕上了對乾隆的感情。步入老年的乾隆更加專制,貪圖享受,對皇子們也更加嚴厲。特別是永琰是他內定密絨的太子,對他的要求,幾乎達到了苛刻的地步,在永琰面前,沒有了早年時做父親的少有的溫情的一面,而只有威嚴了。因此,永琰比以前更少了天倫之樂。永瑆年歲已大,和自己來往漸少,綿恩在宮外管著軍隊,已升到九門提督,事務繁多,和自己交往日稀;母親又已病故。父親如此高高在上,不能接近。特別是和��艹枰院螅�實鄣納肀咚坪踔揮瀉瞳|一人了。好在永琰娶了個溫柔多情的賢淑貞正的妻子,使永琰倍感家庭的溫馨。在上書房中,朱珪溫厚中正,對他悉心栽培,在感情上,似乎彌補了殘缺的父愛。因此,永琰的感情中,沒有什麼空白,也正因為如此,永琰對喜塔臘氏和朱珪的感情深深如海。
五月,驕陽似火,天氣酷熱。上書房裡卻很涼爽,永琰特別喜愛這幾間書房,細細再看,五楹書室,不雕不繪,在這裡整日學習書史,遊藝於詩文,或臨摹法貼,真是恰然自得。永琰常想:這五間屋子要永遠是我的該多好。於是向朱珪道:“師傅,在五楹書室中,真正愜意恰然,我想為它題一齋名,師傅看這書房叫什麼好呢?”
朱珪道:“勤學者有餘,怠者不足,有餘可味也,可名此書房曰日‘味餘書室’。”
永琰想“餘”之義可謂深廣了,民生在勤,勤則不匱,禹惜寸陰,晉陶侃說眾人當惜分陰,為學者可不勉哉!為政者可不勉哉!於是對朱矽說道:“弟子明白了,師傅是教我終生勤勉不輟。”
朱珪點頭道:“人生在勤啊。天下的一切事情,都在這‘勤’字上。”
永琰聽了朱掛這句話,不覺淚流滿面,道:“我到上書房學習的前一天——那時我方六歲,正是正月十五,母親把我叫來,囑咐我的也是這樣的一句話,如今母親的音容笑貌歷歷如在目前。”
朱珪激動地道:“你沒有愧對你母親,令皇貴妃娘娘若地下有知,也應含笑九泉了。你不妨以《民生在勤論》為題,作一篇文章。”
永琰提筆寫道: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自天子以至庶民,成知勤之為要,則庶政修而萬事理矣。人日習勤芝則日近善實,日習惰馳則日近於惡也。如其不勤,則為學者安於下流而不能上達,為治者情於事功而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