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部分(第3/4 頁)
以後,羅馬進入了軍人執掌政權的時代,並透過兩次“三頭執政”後,屋
大維自命為“奧古斯都”,成為羅馬的獨裁者,從此羅馬進入了“羅馬帝國”時代。羅馬帝國可用來表示羅馬統治下的所有土地。
羅馬的擴張使羅馬超出了一個城邦的概念,成為一個超級大國。羅馬疆域的全盛期是圖拉真統治時期,羅馬帝國此時控制著大約59
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國家之一。
此刻羅馬帝國在奧古斯都的統治下已經不在滿足於單單的稱霸於地中海地區了,他們已經將觸手伸向了亞洲版圖。在漢鼎帝十
五年六月。羅馬大帝奧古斯都派出了一支二十萬人的大軍團出征前匈奴領地,從而直接威脅到了大漢的安危。經過錦衣衛的調查得
知此次羅馬遠征軍主要是由步兵組成。
為了更加詳細的瞭解關於羅馬軍隊的詳情,劉瑞派出了冉輕風親自前往。隨後在短短半月之內,冉輕風就將一分詳細的調查密
報交到了劉瑞的手中。劉瑞一看冉輕風的這份密道帝的確詳細,裡面包括了羅馬軍隊的編制,武器等一切的資料,劉瑞深知大漢和
羅馬之間的一仗看來已經避無可避了。抱著知己知鄙的戰略方針,劉瑞開始仔細的研究起羅馬的軍隊。
當時在羅馬17歲到46歲的公民全都有義務應徵入伍,並按照年齡和所持財產多少被分為4個兵種。首先,年少者和無力自
備重灌步兵所需裝備者充當被稱為“維利特斯”的輕步兵。他們不著甲冑,僅靠頭盔和直徑約1米的小圓盾護身,以數枝輕投槍和
劍為進攻武器。輕步兵在實戰時一般展開於戰線的最前方,充分發揮其機動力進行散兵戰。擁有一定財產的青年充當“哈斯
塔提”、壯年則被稱為“布靈吉佩斯”,這兩者構成重灌步兵的主力。他們的裝備完全相同,都披掛全副盔甲、手持著名的大型四
角方盾“斯邱託姆”,武器為寬劍身的雙刃短劍“格拉蒂斯”和兩枝投槍——大型重投槍“皮魯姆”和小型的輕投槍“皮拉”。這
些投槍的構造獨特,一旦刺中目標槍頭就會折斷,以防被敵方反擲回來,除用於投擲外,它們也能充當普通長槍使用。最年長者以
及軍旅經驗豐富者則屬於“託力阿里”,他們的裝具與哈斯塔提和布靈吉佩斯相當,但不裝備投槍而改為手持一枝被稱為“哈斯塔”
的長槍。
此外,47至60歲的高齡市民,雖不必服野戰軍的兵役,但有義務隨時應召參加羅馬城的守備部隊,除了上述的步兵(米
利特斯)外,富裕的市民往往以騎兵或是騎士身份(埃克提斯)出戰。但當時羅馬人的騎術實在稱不上高明(他們甚至連腳蹬都沒有)
,因此騎兵一般不用於叢集突擊,而主要用於偵察和牽制敵人。騎兵和重灌步兵一樣披掛全副盔甲,武器為盾與騎槍以及比步兵用的
稍長一些的雙刃劍“斯帕達”。這些裝備,都是羅馬從不斷擴張中接觸到的埃託利亞、薩姆尼特、凱爾特、伊比利亞等諸多民族的軍
事文明中吸收而來的精華。由步兵和騎兵組成的多兵種混成戰鬥單位,被稱為軍團(legion)。一個軍團由10個營(科霍爾
斯)組成,每個營由3個連(瑪尼布林斯)構成。這3個連中哈斯塔提、布靈吉佩斯和託力阿里各佔一個。每個連包括有兩個6至80人的排(肯託利亞)。其中,營只是管理、編制上的單位,實戰中的戰術單位是各兵種的連隊。因此,這一時期的羅馬軍戰術,有時
被稱為“瑪尼布林斯戰術”。軍團中的重灌步兵數最多時可達近5000人,但一般情況下多為4000餘人。除重灌步兵外,輕步兵和騎兵同樣被列入軍團的正式編制。輕步兵與重灌步兵一樣以連為單位編制,軍團騎兵則由各包含32人的10支騎兵隊(圖爾瑪)組成,共計約300人。到公元前3世紀為止,羅馬還時常動員支配下的同盟諸國的市民按照羅馬式的編制與操典組隊參戰。依照慣例,在野戰軍中,每個“純粹的”羅馬軍團搭配一個同盟國的軍團協同作戰,羅馬軍團在戰時,由身為最高政務官的2名執政官(consul)和身份僅次於他們的2名法務官(praetor)負責指揮作戰。執政官有權指揮由羅馬軍團和同盟團各2個構成的總人數約為2萬人的兵團,法務官則可指揮羅馬軍團和同盟團各1個構成的萬人兵團。儘管常備部隊僅為2名執政官麾下的共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