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第1/4 頁)
西方人一樣,深深愛上了他們所接觸到的中國上層階級的文化,愛上了它那敏銳的審美能力以及個人交誼的溫暖。中國變成了他們的中國,例如從弗洛倫斯? 艾斯庫到西蒙? 利斯,便是一些把這個“所有格”用得那麼親切的作家。
然而不可避免的是,中國人對中美關係的感受卻不同於美國人的感受。我們覺得我們同中國的接觸帶有獵奇的性質,非常令人振奮,是在物質和精神方面都有收益的。不喜歡中國的美國人可以避開它。另一方面,中國卻認為這種接觸是強加於它的。這是一種外來的侵略,令人感到屈辱,並且帶有破壞作用,最後造成了災難。在19 世紀的中國人看來,西方對中國傳統生活方式的危害,往往在一切方面都是可怕、可惡和不樣的,正如4O 年代極權主義的納粹和斯大林主義者威脅美國的生活方式一樣。中國人在他們彬彬有禮的外表背後,並不完全像我們那樣熱心增進中美友誼。
由於過去中美關係的複雜情況,今天的中國人,會把我們認為主要屬於慈善性質的事業,強調是美帝國主義行徑,把我們認為是美國對中國人民的援助強調為剝削;這兩種觀點當然都有道理,也都有案可稽。但是,一個講良心的觀察者,甚至一個不講良心的現實主義者,並不能滿足於只聽一面之詞。為了在人類前途未卜的環境中共同生存下去,美國人和中國人將必須對他們過去彼此如何交往的共同歷史,找出某種可以共同理解的領域。
在我們繼續塑造我們自己在中美關係中的形象時,有一件事是可以肯定的:我們的想法總會偏袒自己這一方面。即使我們在道義上感到內心有愧,而理所當然地譴責自己已往的罪過時,我們還是會護短的。我的意思是說,申斥美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壞影響,仍然可能是一項非常符合美國精神的行動;例如,我們很可能把自己看得過分重要,誇大了美國影響中國的程度。這是因為,既然我們美國人放棄了對那一去不復返的通商條約時代的中國的眷戀之情,我們就必須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中國人的生活極願由自己來滿足自己,我們自己完全沒有能力改變那種情況。
我國的對華政策以及在朝鮮和越南的戰爭
1941 年12 月7 日,日本人在珍珠港襲擊了我們,因為我們不願意預設他們企圖征服中國和東亞其餘地區的行動。1945 年日本戰敗後,我們拒不承認中國共產黨人在中國內戰中的勝利。1950 年6 月,我們在聯合國的旗幟下,為保衛南朝鮮反對北朝鮮的侵略而進行了侵略。每次我們都認為自己是反對專橫的自由保衛者。然而朝鮮戰爭變成了中美戰爭,並且終於僵持不下。在1953 年締結了至今仍然有效的朝鮮停戰協定後,我們在1954 年同臺灣結盟,並支援法國在印度支那的行動。從1960年起,我們給予南越以越來越多的援助,並從1965 年起調遣50 萬大軍對北越進行干預,到第二次僵局之後的1973 年才撤出其中的最後一批兵員。從1941 年以來,我們有一半時間在東亞作戰。難道到太平洋彼岸去進行的這一切戰鬥,只是為了支援自由反對專橫嗎?還是它的原因並不這麼簡單呢?
從歷史觀點看,印年代美國在越南的干預,是赤裸裸的炮艦外交事件:我們想依仗優勢的兵力來左右一個亞洲民族的國內政治形態。
在凱撒征服高盧以前,北越是中華帝國的一部分。這個像法國一樣古老的國家在1000年以前,就從中國的統治底得了獨立。但是,同朝鮮一樣,它的文化和制度仍是中國模型的變種,越南人使用漢字、儒家經籍和家族制度,還建立中國式的官僚政府。越南以它的中國名字“安南”知名於西方的,但在19 世紀80 年代被法國用武力併入法屬印度支那,無論是美國商人或傳教士都同它沒有多少接觸。在歷史上,越南是中國文化地區的一部分,近代的越南愛國志士,在他們19 世紀90 年代起的改良運動和20 世紀20 年代起的革命運動中,都仿效了中國的榜樣。但美國把越南看成是法國的一部分。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在印度支那投降日本,戰後我們支援法國重新把越南作為殖民地。這在1954 年失敗了。美國公眾除知道這個地區的名稱以外,很少知道別的情況,但那時我們逐步卷人了強權政治的干涉行動,企圖利用我們的優勢資源和兵力使南越免遭共產主義的統治。
既然任何有知識的美國人一想起越南就會感到羞愧,我們就必須設法瞭解我們在那裡進行干涉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只用陳詞濫調說什麼原罪(即大國仍然有使用武力的癖好)或帝國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