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同中國交戰,試圖將中國的附屬國朝鮮併入日本在大陸的勢力範圍,美國根據一八八二年同朝鮮簽訂的貿易條約所享有的權利受到威脅,默默支援“非正式貿易帝國主義”的克利夫蘭政府也沒有進行干預。受到普魯士式訓練的日本軍隊打敗了中國軍隊,但俄國對媾和談判進行了干預,使日本沒有能吞併朝鮮,但讓日本控制了福摩薩。
日本加入列強的爭奪,博得了美國報刊的讚許,但使馬漢感到驚恐。他告誡說,日本以一個實力強大野心勃勃的國家的面目出現之後,美國必須立即加強它在太平洋上的海軍力量。這個建議在一八九六年威廉·麥金萊總統使共和黨重新執政並讓馬漢的追隨者入閣之前一直沒有被重視。海約翰擔任國務卿,西奧多·羅斯福就任海軍部次長。注重實效的擴張成為麥金萊政府的政策。總統雖然軟弱,但他手下的這些領導人一直在伺機奪取西班牙在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區的殖民地,這些殖民地雖然易受攻擊,卻具有戰略地位。馬漢已說服羅斯福,使他相信美國必須打擊德國在太平洋上的野心,奪取菲律賓,把它當作“美國的香港”,使之成為軍事和商業基地,在對華貿易中獲得大的份額。
一八九八年,時機成熟了。那一年的二月十八日,“緬因號”戰列艦在哈瓦那港被炸沉,美國有同西班牙交戰的可能。威廉·倫道夫·赫斯特的鼓吹侵略主義的“黃色報刊”煽動著美國人的好戰情緒。兩個星期之後,羅斯福的機會到了。海軍部長被這場危機弄得焦頭爛額,休息了一天。他的副手電令亞洲艦隊在香港集結,準備“進攻菲律賓”。羅斯福預料要等整整一個月才會正式向西班牙宣戰,他擔保他的寵將喬治·杜威准將以五艘輕型巡洋艦和炮艇那樣一支並不驚人的力量,就能將德國人趕進馬尼拉灣。
“你準備好了就可以開火,格里德利先生,”五月一日拂曉之後,當杜威率領亞洲艦隊向停泊的敵艦出擊的時候,他對旗艦“奧林匹亞號”艦長說道。兩小時之後,沒有一艘西班牙軍艦還漂浮在水面上。對美國來說,菲律賓就要到手了。當麥金萊勉強釋出了使美國成為公開的帝國主義國家的命令之後,西奧多·羅斯福派出了在波多黎各的美國第一義勇騎兵團的騎兵,為這場“漂亮的小小戰爭”作出了個人貢獻。“老杜威在擊敗西班牙艦隊之後率領亞洲艦隊離開就好了,”當麥金萊聽說菲律賓游擊隊領導人埃米利奧·阿基納爾多盼里美國人解放他們的時候抱怨說,“那他就避免了許多麻煩。”後來半個世紀的繼任總統常常想到這番話所含的帶苦味的道理,因為一支德軍開進馬尼拉的訊息,克服了麥金萊主張菲律賓獨立的共和黨人的情緒。美國派遣軍隊佔領了那座城市,人們要求國會併吞這個群島“以履行我們的國家使命。”
在美西戰爭中,英國在名義上保持中立,但在實際上皇家海軍支援了美國。這場戰爭在一八九八年以簽訂《巴黎條約》宣告結束,條約確認星條旗將繼續在菲律賓、關島和波多黎各飄揚。併吞夏威夷標誌著這個極其重要的一年的光輝的頂點,在這一年中,擴張主義者的政策獲得了勝利,美國看來已經放棄“非正式勢力範圍”政策而加入帝國主義的陣營。奪取殖民地使反對帝國主義的美國人極為驚恐,卻使英國人感到高興。約瑟夫·張伯倫(當時擔任殖民大臣)認為,美國的這個新作用對英帝國有很大的意義,並宣稱這個作用“將有助於我們的事業”。詩人拉迪亞德,基普林在寫給倫敦《泰晤士報》的一封信中,請求美國“肩負起白人的擔子”。“詩寫得很糟糕,但很形象地表達了擴張主義的觀點,”羅斯福讚許地說道。然而,從菲律賓的美軍傷亡數字可以看出這副擔子的份量。鎮壓阿基納爾多的游擊隊是履行帝國主義責任的殘酷的第一步,美軍死了四萬人。
美國宣稱中國必須仍然是一個對自由貿易和商業開放的國家,平定菲律賓多少損害了這一要求的合理性。美國人終於聽從了馬漢的建議,開始建造一支強大的艦隊,這個艦隊可以在夏威夷和菲律賓部署,從而控制著美國西面的那個大洋。太平洋成了“我們的內海”,布魯克斯·亞當斯寫道;“我們的地理位置,我們的財富,我們的活力使我們能夠開發東亞並把它併入我們的經濟領域。”
在十九世紀九十年代的最初幾年裡,嚴重的衰退打擊了美國的經濟,物價和利潤制度崩潰,勞工騷亂髮展到今人驚恐的程度,金融界受到一八九三年恐慌的沉重打擊,涉過太平洋去敲開潛在的巨大的中國市場,這一宏偉設想看來可以滿足力圖擺脫衰退的美國商人的要求。美國把經濟衰退的很大一部分責任歸於歐洲國家為排斥美國過剩的工農業產品而實行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