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4/4 頁)
體遷出紅牆的列寧陵墓,葉利欽在這
方面也和索布恰克持相同態度,但是反對的聲音太大,終未能成事。
“狗心”的稱呼,雖有調侃之意,卻也反映了人們對索布恰克的看法。
然而作為他學生的普京,卻在多方面和舊體制,特別是和強力部門有著緊密
聯絡。索布恰克全盤否定蘇聯,普京卻對蘇聯一分為二。普京還在安德羅波夫的
故居豎立了紀念碑,這種行為是索布恰克不可能提出的。索布恰克生性多疑,卻
對克格勃出身的普京信任有加。普京提倡愛國主義和強國意識,索布恰克卻是自
由主義和西化的鼓吹者。他們這種矛盾的觀點卻能夠共存。
普京成為克里姆林宮的新主人之後,俄國內外的媒體馬上盯住了索布恰克,
這對已經在政壇過了氣的前聖彼得堡市長來說,當然是一個難得的機遇。“帝師”
的榮耀眼看已經出現在面前。實際上索布恰克並不掩飾這一點,他生前有一次記
者問他,如果普京當選總統,他會否在普京的班子任職,索布恰克說:“是,也
不是!我從不擔任公職。但是我希望自己的意見被採納。”如果索布恰克成為普
京的顧問,對總統是好事還是壞事,其實還很難說。或許這是天意。
關鍵時刻丘拜斯出面了
但是,在1996年初夏,索布恰克從市政府搬出之後,當時的普京是有些彷徨
的。他既不願加入新的市政府,又沒有地方可去。不過這個時期他還在讀書——
在聖彼得堡礦業學院修讀不脫產的經濟學課程。這一年他透過了論文答辯,論文
的題目是《在形成市場經濟條件下地區礦產原料基地再生產的戰略規劃》,這真
是一個很有趣的題目,無論是和他從前的法律專業。克格勃的情報生涯還是聖彼
得堡的副市長都沒有什麼關係,然而是經濟學研究的一個題目。他獲得了經濟學
候補博士的學位(相當於碩士)。學院的院長利特維年科認為普京論文的水平很
高,完全可以獲得博士學位,“我認為他是一個水平很高的經濟學家。”聖彼得
堡少了一個能幹的副市長,多了一個經濟學家。
經濟學家也要吃飯,要有工作,不管是做學問還是從事行政工作。可是隨著
索布恰克的下臺,普京一度卻面臨無處容身的困境。不過這個時間很短,因為普
京是在聖彼得堡,他沒有被人遺忘。丘拜斯從莫斯科向他伸出了手,提出了一個
普京沒有想到更無法拒絕的提議。
剛剛從第一副總理的職位上退出不久的丘拜斯,在私有化方面已經沒有事可
做了。葉利欽很器重這位來自聖彼得堡的經濟學家,任命他為總統辦公廳主任。
1993年10月炮打白宮事件發生後,制定俄國新憲法的程序得以加快。12月12
日,俄國全民公決透過了《俄羅斯聯邦憲法》。憲法正式規定了在俄羅斯實行總
統制,俄國因此正式成為總統制共和國。這部憲法從美國憲法得到很大啟發,規
定“在俄羅斯聯邦,國家權力在立法權、執行權和司法權分開的基礎上行使。立
法、執行和司法權力機關相互獨立。”
“俄羅斯聯邦的國家權力由俄羅斯聯邦總統、聯邦議會(聯邦委員會和國家
杜馬)、俄羅斯聯邦政府、俄羅斯聯邦法院行使。”“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