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部分(第3/4 頁)
得心)、威克、財致、感動、坐制(附犄制)、光復(附持勝)。
十七卷:寬仁、公普、剛斷、明察、布信、詳慎、綏懷、安眾、屈服。
十八卷:考儀、節俠、廉讓、和輯、謙牧、識量、慎重、靜暇(附秘密)。
十九卷:天時(附太乙略、奇門略、六壬略、推佔)、控扼、因地、火攻、水戰。
二十卷:形勢。
二十一卷:轉輸、屯種、車騎。
二十二卷:密間、伏翼、偵侯(附嚮導)、馬政、軍資、龐識、止戈。
《經武要略》基本上是一部軍事類書。它與一般軍事類書的不同點是文中有編輯者的評論,所以又可稱為輯評體兵書。
編者的評論共一百一十二條,或評論古人用兵得失,或抒發編者的見解。評論多集中在編輯者比較熟悉的明代事例,所以評論中不乏有切中時弊的真智灼見。如他針對明軍缺乏訓練,軍餉不足的情況,提出:〃兵非素練不可用,非足餉不為用。然召募僉派烏合之眾,既無死敵之心,坐縻贍家月糧,尺籍有兵,戰陣無兵,亦奚用此?惟有團練土著之兵,不煩更戍之勞,又免安家之費。〃(上集二卷《簡用推赤》評語)他還提出屯守兼顧的主張,認為〃兵餉取給於屯,最為上策。〃〃屯守兼而兵農斯濟矣。〃〃遇警則合力捍圉,寧靜則盡心屯種。〃(上集二卷《便宜責成》評語)眉批中也有可資借鑑的內容,如〃勝負不繫兵之多寡,而在將之知(智)愚;師克不在兩軍對壘之時,而在謀臣協恭之日。〃〃有備庶可無患。〃等等。
《經武要略》為挽救明廷敗局而作,評論為有感而發,內容也較豐富,儲存的明代史料較多,有一定史料價值,在當時也有一定現實意義。本書編纂方面的缺點是沒有註明資料來源。由於編輯本書的目的之一是抵禦後金政權南下,書中稱後金(清朝前身)為〃建夷小丑〃,所以在清代未見刊行。
現在見到的惟有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刊本,而且只有少數大圖書館有收藏,流傳不廣。
第六節兵機類纂
張龍翼編輯。張龍翼,字羽明,明末松江(今上海松江縣)人,生平未詳,明末清初人錢謙益為本書寫的序言稱:〃張子幼即受書黃石,棄儒冠練習時務,又加考索,編摹數十年,勒成此書。〃說明張龍翼為編此書下了很大功夫。
所謂兵機,這裡是指軍國籌策,機權謀畫;所謂類纂,就是分類編纂。顧名思意,本書是一部軍事類書。全書三十二卷,分為三十二大類,三百一十八小類,共輯錄自先秦迄明代用兵方面的正反事例二千一百一十四條(其中反面事例一百五十七條),陣法三十條,每條多則數百字,少則數十字,文字比較簡練。為便於瞭解全書所輯內容,現將其類目抄錄於下:
疑兵:曳柴疑敵、燃火疑敵、揚旗鼓疑敵、偃旗鼓疑敵、變服幟疑敵、效敵兵取勝、解鞍疑敵、陳伎樂疑敵、指揮疑敵、開門疑敵、虛營疑敵、假營疑敵、草人疑敵、致別疑敵、緩服疑敵、添灶疑敵、辦馬槽疑敵、驅牛驢疑敵、散舟疑敵、縱虜疑敵、立堰疑敵、車聲疑敵、犒軍疑敵、牧馬疑敵、列陣疑敵、詭炮疑敵、會兵疑敵。
詐兵:示弱破敵、示不進破敵、聲此擊彼、攻此救彼、佯敗破敵、詐降破敵、詐饋餉破敵、詐和破敵、詐迎撫破敵、詐勝破敵、詐會盟破敵、詐取敵城、謬言詒敵、揚言敵敗、兵敗詐稱佯敗、揚威恐敵、假稱神助、無糧示有糧、有舡示無舡、挫敵詐謀。
伏兵:誘敵入伏、伏兵擊敵、潛兵為內應、破敵伏兵。
掩襲:出敵不意、攻敵不備、兼行克敵、潛師襲敵、暮夜襲敵、冒雪襲敵、雨中襲敵、踐水襲故、霧中襲敵。
奇兵:奇兵破敵、夾擊破敵。
銳兵:摧敵鋒銳、致軍死戰、嚴令取勝。
重兵:恆慎不懈、持重不輕。
乘機:乘機破敵、乘勝破敵、乘敵國亂、乘敵軍亂、乘敵困疲、乘敵謀未合、乘敵未整、乘敵自退、乘敵猶豫、乘敵莫測、乘敵不相救、乘敵畏懼、乘風沙破敵、乘水破敵、乘機封建、乘機易帥、乘機安全、乘機報仇、乘諜書取勝。
伺便:待敵氣衰、待敵疲敝、待敵自生變、伺敵懈怠、待敵近奮擊、半渡擊敵。
致敵:誘敵來戰、誘敵出戰、激敵出戰。
喂敵:賂敵取勝、賂敵解圍、留敵緩追兵、餌兵破敵。
敝敵:絕敵糧饋、絕敵水草、斷敵援路、斷敵歸路、毀敵橋樑、堅壁老敵師、困敞敵人、攻敵根本、以計取敵馬、斷敵弓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