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4 頁)
,以李澤厚的《孫、老、韓合說》(《哲學研究》1984年4期)、《中國思想雜談》(《復旦學報》社科版1985年5期)為代表。這兩篇論文透過比較研究,提出一個重要觀點,即中國的辯證法是〃從兵家中來的〃,〃要真正瞭解中國古代辯證法,要了解為什麼中國古代的辯證觀念具有自己特定的形態,應該追溯到先秦兵家。〃(3)諸子論兵的研究。以邱少華、牛鴻恩《先秦諸子軍事論譯註》(軍事科學出版社1985年版)為代表。本書不僅將諸子中論兵篇章一一輯出,進行註釋譯述,而且對其軍事思想進行深入的研究和闡發。(4)兵書中的決策思想研究。劉仲宇發表了《先秦兵家決策思想簡論》(《求是學刊》1985年5期),將先秦兵家決策思想概括為三個大方面:一是重視完善決策的主觀條件,主張〃將能而君不御〃,使將帥有權有責;要求決策者既要有〃能〃,又要有〃德〃。二是重視決策的客觀依據,即情報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三是重視決策的選擇,追求最佳方案。
四、關於兵書研究方法的探討兵書研究的廣泛展開,要求提供科學的方法。兵書研究方法的探討,反映了兵書研究的深入。謝國良《克服困難,提高兵書(條目)釋文質量》(《軍事卷通訊》1983年23期)對兵書研究的經驗進行了系統總結,提出三條方法:一是充分查詢〃外證〃、〃內證〃,以辯別兵書真偽。所謂找〃外證〃,即廣泛利用前人目錄學、版本學和校勘學方面的成果,並重視出土文物提供的實證材料。所謂〃內證〃,是從兵書本身所提供的人物、風俗、典章、制度、語言文字等方面材料,考證兵書的真偽。二是注意〃三看〃〃二防〃,正確把握和提煉兵書的基本理論。所謂〃三看〃,即一看作者寫作意圖,瞭解背景;二看全書主旨所在,主要論述和解決什麼問題;三看主要思想傾向和特點。所謂〃兩防〃,即一防古今類比,古人現代化;二防以古論古,割斷古今歷史聯絡。在歸納和提練時,即要反映兵書本身古樸的理論概貌,又要啟迪讀者和現代軍事理論自然地發生聯想。三是通觀全域性,著眼於特點和發展,作出比較正確的評價。所謂全域性,主要是兵書和軍事思想史發展的全域性,成書時代、一般兵書和軍事思想的發展水平等。
縱橫比較,即把一本具體的兵書放在一定的環境中加以比較,看它比以前的兵書有什麼新成果新貢獻,給後來的兵書留下一些什麼影響。比較時要注意〃精〃、〃新〃、〃深〃和影響的〃遠〃、〃大〃等幾個方面。
近幾年,兵書研究確實有了較大進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明顯的薄弱環節和不足之處,如研究課題缺乏統一的規劃和協調,研究的內容還不夠廣泛,基礎性的研究力量不足,研究隊伍比較分散等等。
第三節兵書研究展望
兵書研究的現狀告訴我們,兵書研究的形勢很好,但存在的問題也很明顯。今後兵書研究,從主觀上講,應該加強對兵書研究的領導,需要建立必要的群眾性學術組織,以便把分散的研究力量聯合起來,對研究工作進行統一規劃與協調,加強資訊交流;創辦研究刊物,為研究者提供發表成果和爭鳴的園地;加強基礎研究工作,為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工具書等。從客觀上分析,今後兵書研究的發展趨勢,估計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一、對兵書的整理出版還將持續下去。以往地方出版社對文學、歷史類古籍整理出版最多,很少出版兵書。近幾年,隨著古籍整理的深入開展,一些地方出版社也將兵書納入了整理出版計劃,與軍隊出版社競相出版兵書,如中華書局、北京出版社、書目文獻出版社、陝西人民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巴蜀書社等都有兵書出版。有的地方出版社還與軍隊出版社合作出版兵書,如遼瀋書社與解放軍出版社聯合出版《中國兵書整合》。現在雖然已經出版了一批兵書,但與現存兵書相比還只是一小部分。有些已經上馬的大型兵書叢書,如《中國兵書整合》、《中國古代兵法譯叢》,前者才出版計劃的十分之三,後前則剛剛出版一兩冊,尚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完成。一些新的研究成果也有待出版。所以,對兵書的整理出版工作將會持續下去。
二、研究將向高層次發展。目前,學術界已經不滿足於對兵書的介紹、註譯之類的工作,正在醞釀著新的突破。如對《孫子》的研究,成果確實很多,但以前多在一個水平上徘徊。現在有的學者跳出訓詞釋意,評述解說的圈子,或以系統論的方法研究《孫子》的理論體系,或透過古今對比,研究《孫子》軍事思想的淵源,表現了研究向高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