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部分(第3/4 頁)
兵力雄厚些,足有三千五百人,其中一千二百戰兵。
劉體純抵達後,袁宗第不耽誤時間,立刻統兵出發。近七千明軍向著大寧河上游進發,很快就抵達大寧與賀珍會師。因為三太子隨軍,賀珍出動的兵力也比原本打算的要多,足足有四千人,不過戰兵也同樣是一千兩百人。這樣明軍的規模就達到了一萬之眾,比袁宗第原先估計的還要強大。
在這次軍事行動中,鄧名又一次意識到夔東明軍對水路的重視。大寧的位置很接近奉節的正北面,也就是比正北稍微偏東一些。可明軍若是從大寧去奉節,肯定要先向東進軍去大昌,沿著大寧河一直走到長江邊上的巫縣,然後再掉頭向西透過夔門去奉節。
這次行軍的目的地竹山位於大昌的東面,明軍出發後卻是向著西北沿著大寧河走,在大寧會師後全軍繼續向西北進發,他們會一直走到大寧的盡頭,然後進入陝西境內直達鎮坪。這樣這一萬明軍就進入了白水河流域,下游就是他們要去的竹山。川、陝、鄂交界這一帶多山路,也就是沿著河的地方還比較好走,而且也可以讓大軍容易得到淡水補充。
鄧名看到明軍軍隊中騎兵很少,走山路馬匹很容易死亡,夔東明軍因為物資奇缺也沒有能力大量養馬。他們連茱萸這種人人喜愛的調味品都無力種植,有限的軍屯幾乎都用來生產糧食。
房縣、竹山一帶都是郝搖旗的勢力範圍,明軍主力還沒有抵達竹山時,先鋒就已經與竹山的明軍取得聯絡。正如劉體純所料,郝搖旗欣然接受了他的建議,已經把竹山一帶的部隊調回房縣去了。按照原來李來亨的計劃,郝搖旗的部隊要被一分為二,兩處都要與友軍分享所得。雖然夔東各路明軍的關係比較親密,對繳獲也不是斤斤計較,但多分一些、少分一些,大家就是嘴上不說,心裡難免也有疙瘩,尤其是大家又都這麼窮。
郝搖旗如果在兩路參與分配,鬧矛盾的可能姓就要提高一倍,而現在劉體純的建議他很喜歡,這樣谷城就由他自己去進攻,收穫都是他一人所有。雖然大家已經約定好要多分一些給袁宗第,但那個時候郝搖旗給多給少全憑自願,而且無論給多少袁宗第都要承他的情;若是和劉體純一路的話,假如把收穫的物資平分,郝搖旗還得斟酌到底該給袁宗第多少——給得少了說不定不但不能獲得感激,還會被認為小氣。
另外三路明軍協力掃蕩鄖陽周邊,肯定能夠牽制那裡的清軍無法到漢水下游增援,是一種有力的聲援,如此郝搖旗約大家共同出兵的目的也就達到了。雖說三太子親自領軍是個套交情的好機會,但郝搖旗覺得獲取物資非常重要,而且此戰結束後,三太子肯定不會過房縣而不入,到時候再見不遲。若是此行豐收的話,郝搖旗琢磨著還能送給三太子一份厚禮。
竹山現在已經沒有郝搖旗的大部隊,由一個郝搖旗的家丁接待劉體純等人。這個家丁帶著三位明將去竹山的庫房,裡面有不少小車、繩索等物品,雖然簡陋但也都是搬運工具;在白水河的碼頭上,還有大量的船隻。鄧名看到其中以獨木舟和木排居多,都是郝搖旗多年來在竹山這裡打造的。
竹山和房縣之間並無河流連線,郝搖旗每次進攻鄖陽只能利用這裡的船而無法把房縣的船搬過來用,所以無論是白水河還是馬欄河,郝搖旗都存有大量的船隻——雖然水營人員只有一批,但水營所需的裝備卻有兩套,這樣無論郝搖旗想攻打哪邊都比較方便。
郝搖旗無法把房縣的船隻搬來竹山,袁宗第、劉體純等人當然更沒法把大寧河、長江裡的船運到白水河來,所以郝搖旗就專門派一個家丁看守這些重要裝備——若是這些船隻有個差池,袁宗第他們也就算是白來了,而且將來郝搖旗再想進攻鄖陽就需要重新打造木排。
“家主說了,這河裡的船隨便鄧先生、還有諸位國公們使用,但數目是多少家主心裡可是記得清楚吶,要是回來後看到短少了,就得賠償給他新的。”那個家丁笑著說道。
聽到這玩笑後袁宗第他們也笑起來。
劉體純笑道:“都是公侯了,還是和以前一樣小氣,誰還貪他幾塊破筏子?運到長江去還不夠我受累的呢。”
“豈有此理!”袁宗第笑過之後裝出一副生氣的模樣:“等打完鄖陽回來,就把他這些破板子統統拆了當柴燒!”
袁宗第派人去房縣,通報郝搖旗軍隊已經抵達竹山。明軍在竹山稍作休整後再次啟程,水陸並進向鄖陽府的府城開去。就算是從來沒有來過此地的鄧名也不會迷路,只要沿著白水河一直走就好了,目的地就在前面,而明軍就蝟集在這條河的兩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