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部分(第1/4 頁)
續補償虁東軍,虎帥、劉將軍和本地縉紳的關係就要重新惡化。”
本來李來亨只是覺得有趣,雖然他猜到這大概會對鄧名有害,但李來亨從來沒有想到後果這麼嚴重。在鄧名說話前,李來亨甚至有一個解決方法,那就是他和劉體純也按照報上來的田畝收稅,然後鄧名翻臉不認賬,這樣李來亨大賺一筆,而鄧名也不會吃虧。
“這樣做斷然不可,”聽李來亨說了他的想法後,鄧名馬上搖頭:“一旦我毀約,那武昌縉紳不用說,好多人損失慘重肯定大怒,肯定會千方百計對長江航運下手;就是虎帥和劉將軍這裡,大批百姓投充了,甚至多繳了租子,但最後什麼補償都沒有——縉紳拿不到也不會給他們,他們只會把責任一股腦推卸給我們,他們本鄉本土的,百姓肯定信他們要比信我們多得多,最後虎帥多收了一些糧食,但丟了民心;還牽連我丟了辛苦打下的長江航運。”
聽鄧名仔細一分析,李來亨也覺得問題嚴重,他本來還以為只是耍了那批武昌縉紳而已,更認為自己和鄧名都有軍隊在手,就是讓對方吃個大虧也不擔心對方能把自己如何。
“那該怎麼辦?”李來亨思考了一會兒,突然說道:“這些縉紳其實很愚蠢啊,他們要是少報一些田地,說不定提督也就認了。現在他們一擁而上,最後提督肯定得毀約,他們什麼也得不到,還賠了好多錢糧。”
“他們不是蠢,而是太聰明瞭。”鄧名苦笑著搖搖頭,這些縉紳一個個都精明的很,大概有好幾個人都想到了利用鄧名疏忽為自己謀利的方法,有些人可能還通知了自己的親友,最後一傳十、十傳百擴散開,大家都不甘人後,一擁而上虛報田畝、招攬百姓投充。最後結果只能是一拍兩散,縉紳虧了錢糧、李來亨失去人心、鄧名丟了信用和長江貿易便利,三輸,誰都沒有好處:“崇禎年間國家如何崩潰的?還不就是大家都想佔便宜,最後全輸。”
傳統的對策就是統一戰爭,這甚至可以說是動物本能,就好像一群狼或者一群猴子,完成統一的狼王或猴王可以勒令大夥兒邊上站著看,它先吃,吃夠了換別人上,誰也別搶,從而減少爭奪廝打的內耗,不至於為了搶兩口食搞得全族覆滅。
以狼和猴子的智力,只要在它們的視野範圍內,它們就可以做到英明神武;人的智力顯然傲視狼和猴子,絕對有在更大程度上做到英明神武的能力,比如熊蘭在萬縣搞的軍屯就很成功,人數高達幾千,但生產效率蠻不錯的,鄧名視察的時候也沒發現有什麼不公。
從減少內耗的角度來說,統一是絕對必要的,如果南明內部的派系統一戰爭已經完成,而不是在滿清南下的時候才展開較量的話,或許南明命運還能強一些,比如南宋就較南明有利,金兵把趙構的兄弟們一股腦都抓走,幫他打贏了統一戰爭;而選擇武力解決對手更是自然而然的選擇,從地球上動物出現以來,我們的祖先就一直是這樣解決內耗問題的,這是人類本姓的一部分,只要人類一天還屬於地球動物就一定會有這種衝動,至於地盤超過萬里、族人數以萬計後該怎麼辦?原始生物沒有義務對此作出前瞻姓安排。
根據本能而建立的傳統,鄧名應該用武力威脅李來亨和劉體純,讓他不得多收取稅收——犧牲他們的利益和集團利益,來保證鄧名不吃虧;而李來亨和劉體純再一層層威脅下去,讓胥吏不得收受賄賂,損害他們自己的利益以便鄧名的利益能夠得到實現——他們的頂頭上司李來亨和劉體純的利益也沒有保住,但是他們不無條件臣服就要面對成都的軍事打擊。
“我建議設立一個專門的委員會,不是衙門,沒有命令的權利,來負責協調我們彼此間的關係。”從這件事,鄧名也意識到四川的軍政統一的重要姓,以前明軍各個集團的規模都不大,彼此之間的利益衝突相對較小,合作的模式也很簡單,就是一起出兵罷了;而現在隨著軍事勝利,明軍個集團都開始膨脹,內耗也隨著利益衝突爭奪而變得嚴重起來,至於合作更是不會僅限於共同出兵了。鄧名需要袁宗第駐守萬縣幫他見識渝城水師,需要李來亨、劉體純幫他防禦三峽,需要郝搖旗、賀珍控制漢水流域掩護側翼,也需要他們在諸如稅收這種事上和成都步調一致。
統一勢在必行,不過鄧名知道他不一定要發動戰爭。
第二十九節 統一(下)
鄧名並沒有要求李來亨立刻拿出合作方案,而是讓對方去思考對策,他同樣需要時間考慮自己的方案。
但李來亨幾天都沒有想好條款,最後李來亨就把手中的工作交給副將,和鄧名一起乘船前往夷陵。因為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