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部分(第1/4 頁)
雖然鄧名計劃將來組建一個團的騎兵常備軍,不過現在只有三個連的編制,以後大概會以這三個連為基礎擴編為三個營。任堂帶走了一個,周開荒和穆譚忙著搶另外兩個,趙天霸跟著鄧名去雲南後,成都的常備步兵團肯定要交給李星漢負責建設。
“提督不是給我一匹馬了嗎?我也算是有失有得。”趙天霸灑脫地答道。既然李星漢負責建設步兵團,那將來肯定會是第一個升任中校的,趙天霸也沒機會再和他競爭第一個常備團的指揮權。前幾天鄧名把自己的那個買馬的名額送給了趙天霸,讓他如願以償地獲得了一匹好馬。
“嗯,那好,準備一下,我們很快就會出發。”
這次鄧名不會帶三堵牆的衛隊出發,而是會帶二百名步兵去建昌,這樣路上也可以節省一些糧草。同時還會帶一百匹馬和一些銀子去,這都是要送給馮雙禮和李定國的禮物。
在離開成都的時候,鄧名讓使者去奉節報信:“報告文督師,我帶了三千甲兵、七千輔兵,押送著五十萬石的糧食出發了,幾個月內就會返回成都,讓督師他老人家不必擔心。”
在鄧名踏上去建昌的路時,渝城又迎來了燕京的使者。李國英得知他的奏章沒有起到任何作用,李國英向清廷提出從渝城撤退的策略,但是幾位輔政大臣都不出言贊同。
“太皇太后的意思是,總督大人是忠臣,但成都還是要打一下。”使者帶來的不是文書,而是口信。
“打一下?”李國英疑惑地問道。
“是,不是說賊人開始經營萬縣和敘州了麼?就算打不了成都,打一下萬縣或者敘州也是好的,最好是敘州。”現在燕京也知道攻打成都有些困難,所以退而求其次:“既然賊人經營敘州和萬縣,那麼這兩地周圍總會有賊人的軍屯吧?只要靠近這兩座城市,大軍是不是就可以獲得足夠的補給?”
李國英苦笑了一聲:“鄧賊主要在成都屯田,若是能逼近成都,那麼大軍便是有十萬人,糧草應該也可以解決。但敘州和萬縣的屯田並不多,恐怕無法支援大軍長期圍困。”
“也就是說,這兩地的賊人不多?”聽說敘州和萬縣屯田不多後,使者敏銳地問道:“那麼出動大軍能不能迅速打下來?比如一萬披甲,再加上兩萬無甲。”
“這個”李國英心想這如何敢擔保,猶豫片刻後他還是決定實話實說:“賊人在成都怕是有兩萬甲兵,順流而下支援奇快,出動偏師攻打敘州很危險;攻打萬縣稍好,但袁賊手裡也有好幾千披甲,倉促之下恐怕拿不下,一旦川西的賊人大舉來援,官兵恐怕也會陷入險地。”
第三十三節 問策(下)
使者顯然沒有想到李國英會這麼悲觀,遲疑了一下後再次重申:“不一定非要打下來,打一下也好。”
“太皇太后想打一下,到底是何意呢?”李國英徹底糊塗了。
“先帝為鄧賊所害,若是能直搗成都犁庭掃穴自然是最好不過,但總督大人已經上書認為不行,那剿滅鄧賊黨羽也能大快人心;至少也要攻伐鄧賊,不然天下人還會以為朝廷連君父之仇都不顧了。”使者答道,他此來四川肩負有給川陝總督鼓勁的責任,就告訴李國英:“朝廷已經明令山西綠營赴援四川。”說著使者伸出一根手指頭:“一萬披甲,即曰就會出發,山西還會提供四萬無甲兵,糧餉由朝廷撥給,無須總督大人艹心。”
“一萬披甲,”李國英聽了之後還是沒有露出任何喜色:“不知何人統領大軍?”
在李國英看來,既然是為君父報仇,那麼很可能會派出某個輔政大臣到前線督戰,鄧名如此難纏,那麼按慣例派親王領軍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不過出乎李國英意料的是,使者告訴他這次不會有親王領軍,輔政大臣也不會出馬:“此次對於鄧賊的圍剿,乃是四川、甘肅、陝西、山西四省綠營會剿。”
四川綠營根本就不存在,所以所謂的四省會剿就是李國英的原本力量加上山西的一萬披甲,這點兵力在李國英看來根本不夠。而且剛才使者的調門還提得很高,說是要報君父之仇,但一轉眼就又變成了地方綠營自己的事情,朝廷並不想大張旗鼓。
雖然太皇太后同意進剿四川,但朝廷上對抽調多少山西兵馬一直是有爭議的,輔政大臣雖然不願意明說,但無人願意把山西精銳的一大半調去四川。本來山西有五萬綠營,洪承疇經略五省的時候調走了一萬多精兵,多年消耗後剩下的幾千人現在都在貴州。現在山西綠營人數雖然仍有五萬,但因為缺乏精兵強將,戰鬥力已經不如從前,如果再抽調走三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