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部分(第1/4 頁)
“張尚書還沒有過江吧?”處理完揚州這邊的事情後,鄧名見清軍已經妥協,就讓人去打探張煌言的位置。
現在馬逢知已經渡河了,正在岸邊收攏部隊,而張煌言目前還在對岸的鎮江府。
“既然張尚書還沒有渡江,那就讓他不要麻煩了,這裡已經不需要更多的兵力了,我很快也會回到南岸去。”鄧名派使者去張煌言那邊報捷的同時,讓他留在南岸保衛大營,要是張煌言也跟著過江,看到鄧名一把火燒了這麼多民居,不定又得如何痛心疾首。
隨後的兩天,鄧名親自在運河邊指揮救濟和賠償工作。
“那些漕工的孤兒,你們打算如何處理?”有一些被明軍殺死的漕工留下了遺屬,鄧名詢問了一下,得知寡婦改嫁在運河兩岸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原因很簡單,漕工都沒有土地、幾乎沒有私有財產,缺乏謀生能力的寡婦不改嫁就和等死差不多。
而孤兒幾乎肯定會被拋棄,運河兩岸大部分都是赤貧人群,連自己的老婆、孩子都養不活的人,是不會收養其他人的孤兒的。若是大一點兒的女孩,大概還可以嫁人或是被賣掉,生存的機會稍大一些,八歲以下的女孩,以及十五歲以下的男孩,幾乎都不可能生存下去。
“他們若是來粥廠,也會給他們一份。”姜楠報告道。
“那等我們走了以後呢?這些孤兒誰管?”雖然只有短短兩天,但已經有人盯上了那些遺屬,鄧名聽說行動迅速的人已經在勸寡婦和孤女嫁給他們,甚至可以照顧他們的孩子和兄弟。不過這話也就說說而已,赤貧的漕工用不了多久就會拋棄這些他們根本承受不起的負擔,到時候他們的妻子也因為生活所迫而不會堅持。
“去找一找,把所有的孤兒帶上。”整場軍事行動造成了幾千漕工喪生,他們留下的遺孤數量比鄧名想象得要多,未成年的男、女孩加起來也有三千多了。
聽說明軍願意收養,寡婦們也都含淚把孩子交了出來,尤其是十歲以下的男孩,運河旁不會有人願意撫養他們很多年,交給明軍雖然也是希望渺茫,但只要不親眼看見孩子死了就還可以自己騙自己下去。
“對了,我聽說死的幾個漕頭,也都有一堆家小,比如有個叫董笑野的,他好像就有兩男三女,都找來了嗎?”
鄧名的問題讓姜楠楞了一下,過了片刻才問道:“提督,這些漕頭的孩子,我們也要救嗎?”
死去的漕頭和漕工沒有什麼太大的不同,孩子一樣生存機率極低,董笑野等人死後不久,他們的家產就被瓜分一空,妻妾也都改嫁。或許有幾個手下能看在漕頭以前的恩情上養他們的兒女,但漕頭的仇人也非常多,孤兒正是理想的報復物件。
就算沒有人報仇,而且有人願意收養,那董笑野的兒子大概也只有兩條路好走,或是和其他普通漕工一樣,忍氣吞聲幹苦力;或是和他父親一樣,拿著傢伙去和其他幫派爭奪地盤,最後多半也是橫死運河旁的下場。
“都一起帶走吧。”鄧名點點頭,表示手下沒有聽錯命令。
“這些都是提督的仇人啊。”姜楠有些不解地問道,普通漕工也就算了,與明軍之間的仇怨還好化解一些,他們的孤兒本來也沒有什麼前途,跟著明軍走也不必之前更差;但這些漕頭都是清廷的走狗,而他們孤兒地位一落千丈,很可能會對鄧名懷恨在心。依著姜楠的看法,鄧名甚至可以考慮斬草除根,以免萬一有人能長大誠仁,會想找鄧名報復。
“這和你下令防火燒五十步內的房屋一樣,有時候,為了保證軍隊的安全,我們必須要攻擊那些看起來無害、其實也可能是無辜的人。此類行動有時是無法避免的,但卻是不對的,所以我才會給漕工們賠償。”聽明白姜楠的暗示,鄧名就解釋道:“就因為怕有人長大報復我,就把孩子都弄死,這中預防就有些太過分了,就類似你為了防止有人襲擊我軍,結果見人就殺一樣,屬於超過必要尺度的反應。”
“可,可是”武保平和姜楠還是覺得危險。
鄧名掃了他們一眼:“韃子有時就會無節制地進行預防,而且還認為這是天經地義、不需要賠償的,你們覺得應該向韃子學習嗎?”
“當然不是。”武保平和姜楠一起搖頭。
“提督打算讓這些孩子幹什麼?”武保平多問了一句:“有的孩子才幾歲,十年之內什麼都做不了。”
“他們可以先讀書,我會成立一個孤兒院,讓他們唸書,將來他們會是好的商人、水手、工匠,也會有合格的賬房、養殖能手。”鄧名琢磨了一下,決定給手下打一點預防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