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部分(第3/4 頁)
無妨,那我就在這裡等盧老闆好了。”
於是盧歡和他的朋友起身開始勞作,銀行經理在邊上冷眼旁觀了片刻,突然張口問道:“要是打半天短工,工錢怎麼算?”
“晚飯管飽,再給你兩元,怎麼樣?”盧歡的朋友問道。
“好咧。”銀行經理當即挽起袖子和褲腿,拾起扁擔去挑水,他的任務就是陪盧歡回城,反正閒著也是閒著,還不如做點短工掙幾塊錢。
三個人在田間忙碌了一會兒,又有人喊著盧歡的名字到來,這是另外一家銀行的人,也是聞訊趕來給盧歡報喜的。
“你來晚了。”先到的那個銀行經理提著水桶在隴間來回奔跑,衝著新來者高喊著:“我先來了。”
見遲來一步,第二個人也只能自認運氣不好,再次給盧歡賀喜後掉頭而去。
不久後又來了第三家的夥計,這次是盧歡作答,他指著一旁忙得滿頭大汗的銀行經理,告訴來人他已經得到喜訊了。
當天晚上鹽行老闆和銀行經理就住在東家屋裡,第二天剛矇矇亮,二人就起身給東家砍柴火,而盧歡的朋友則做了兩碗麵湯給他們,除了精緻的早飯外,朋友還替盧歡給了銀行經理一元報喜錢,後者高高興興地收下了。
兩人返回成都的一路上,盧歡和銀行經理就討論了不少借貸的利息問題。
在劉晉戈的衙門裡,盧歡見到了陪同鄧名出征的葉天明,其他三個留守成都的鹽行老闆也到了兩個。劉晉戈告訴在場的四位老闆,他們最後的那位同行還在放牛,他說已經預支了東家好幾天的工錢,不好在這個忙碌的時候請假。
劉晉戈用理所當然的語氣說出這番話,其他四人也都表示理解——既然拿了工錢,又答應了東家,那當然要勤快做事不能偷懶——在盧歡他們看來,這是無須證明的公理。
武昌一戰的經過,鄧名已經在書信裡告訴了劉晉戈,現在就由葉天明來向其他三人敘述此戰的後果。
“五萬斤鹽?一天!”
聽到葉天明說出的這個數字後,盧歡他們都吃驚得大張開嘴巴,怎麼也合不攏了。
“是的,提督也和我說過這個數字,葉老闆沒有搞錯。”桌子正中劉晉戈證實了葉天明的敘述:“分給五位老闆,就是你們每人、每天要產一萬斤的食鹽,你麼大概多久能達到這個數字?”
在鄧名出兵前兩個月,他曾組織過鹽也突擊生產,那時成都的食鹽產量差不多達到了這個曰產量,但當時有數萬剛解散計程車兵奉命參與其中,鄧名的個人威信也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五位鹽行老闆憑藉自己的氣力,別說一天一萬斤鹽,就是一千斤都產不出。
“當時提督還在敘州制了一些鹽,雖然那些鹽也按照我們在都府這裡的產量分給了我們,但實際上根本與我們無關。”盧歡老老實實地說道:“若是沒有敘州的滷水井,光憑都府這裡的,就是有足夠的人手、工具和柴火,也未必能製出這麼多的鹽來。”
“如果你們認為有必要去敘州製鹽,都府不會阻攔。”劉晉戈慢悠悠地說道:“你們都是同秀才,有功名在身,都府不會限制你們的出入。你們僱傭人手去敘州的話,工人只要有同秀才的身份,都府也不會干涉,不過要花多少工錢,這個都府就管不了了,想必會比都府這裡開銷大不少吧?”
現在敘州只有少量的驛站人員,那裡的百姓部分已經來到了成都,部分還躲在周圍觀望時局,要是鹽行想去敘州製鹽,不但需要帶人手去,還需要向敘州運輸糧食。這個劉晉戈可不打算管,鄧名也說過,不能讓成都的商行凡事都依靠政斧,也要讓他們儘早自己走路,只有在他們確實無法解決問題,而且這個問題會導致一個行業崩潰的情況下,成都政斧才應該介入。之前鹽行停業的時候劉晉戈曾經猶豫不決,不知道是不是應該介入;但現在劉晉戈認為敘州的問題並不屬於鹽行的生死問題,他此時已經想好,若是鹽行真的去敘州製鹽,他就讓樸煩派幾個稅警跟去,以獲得他們產量的第一手資料。
“就是能曰常一萬斤,武昌那裡就能賣得出去嗎?張長庚不會反悔吧?”另外一個鹽行老闆有些疑慮地問道。
“不會,他不敢,提督的寶劍可不是吃素的。”葉天明雄赳赳地說道,更告訴幾位同行,鄧名已經在他的要求下,向長江下游進軍,以打擊川鹽的競爭對手。
從知府衙門離開後,三個鹽商簇擁著葉天明來到熙春路上最好的一家飯館,要他給大家好好講講鄧名如何為了鹽商的利益而出動大軍的。
三個鹽商本打算自己吃粗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